李磊的侄子和堂哥分别抱着他的遗像和骨灰缓缓前行
两万家乡人冒雨相送
“这里有你小时候的小脚丫
多少次你站在门口叫妈妈
这里把你养大 这里送你出发
你的军装上有这里的牵挂
那片战火离着我们多远啊
勇敢的孩子却都要去天涯
你说不用害怕 你说很快回家
这次回来了却盖着国旗呀……”
——《英雄回家》歌词节选
第1首歌《英雄回家》:
或是“热心网友”的致敬之作
昨日上午,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到了,来送“蒲江儿子”李磊最后一程。车队出发前,下了一夜的大雨,忽然变小了些。扶灵人是李磊的堂哥李帅和才四五岁的小侄儿李梓豪。两人一大一小,一人手捧骨灰盒,一人怀抱遗像。上午9时20分许,骨灰被轻放于灵车之中。车队启程,开往蒲江县成都战役烈士陵园。
复兴老家外的马路上,人群已经排出几公里外,官方最后统计来了约两万人。 “磊磊是我们蒲江人的骄傲,今天我一定要来送他一程。”老家在复兴的王伟特意从成都请假回来,参加这场告别仪式,“尽管我们彼此并不认识,但此刻他就是我们的家人。”李磊在高中最好的同学、他做副班长时的搭档小范,此次也专门从上海请假飞回来,“一定要见他最后一面。”
告别的音乐就是在这时突然响起的。人群中有人打开手机,播放起一首已在当地小范围传播的歌曲《英雄回家》。没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来历。一个姑娘怀疑,可能是“热心网友”的致敬之作,“是唱给李磊的,朋友圈里都在传。”国旗覆盖在骨灰盒上,随灵车逐渐远去。有人和着音乐,轻声吟唱。
第2首歌《壮烈牺牲》:
记录讲述了一个勇士的死亡
上午9时40分许,烈士骨灰到达陵园。一段从未听过的乐曲,此刻响起。“这不是传统的哀乐。”有乐迷听出来,这是一段英文名叫做《The Glorious Death》的曲子,也是电影《千机变》的插曲。整首歌没有歌词,只有歌手冯曦妤的清脆嗓音,不断往复吟诵。官方的中文歌名为《壮烈牺牲》,它记录和讲述了一个勇士的死亡。
“选背景音乐时有几个原则。”蒲江县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用传统哀乐,仪式感强,有缅怀之情,符合年轻人身份,“选了三四首,大家都被这首音乐深深吸引。”不管是歌名,还是曲子本身,跟现场的主题和氛围非常吻合。
巨大的背景墙上,烈士一身橄榄绿,英俊地注视着大家。遗像下方,用几百束黄菊和白菊摆放的“维和勇士”四个字,对烈士生平简要注解。八名礼兵,环列两侧。骨灰盒安放在台面上。上午10时许,安葬仪式正式开始。刚刚还零星飘散的小雨竟突然加大。全场低头默哀。部队的战友们摘下军帽,交由右手。上午10时11分许,骨灰正式下葬。黄土之下,22岁的他将从此长眠于此。
战友回忆>>>
“今生是战友,永远是兄弟”。这是李磊战友谢高明最后一次和李磊联系时说过的话,“没想到,这句话成了最后的告别。”说着,谢高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昨日来送行的人员中,除了谢高明,还有多名李磊生前的战友,他们向成都商报记者讲述了一名老兵的故事。
●连队指导员:李磊是2011年入的伍,非常能吃苦,对自己要求严格。
●带过李磊的老班长:他修机器靠的是脑子,尽管他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别容易上手。有些道理讲一次,他就明白了。他身上有四川兵的传统优点,很能吃苦。
●李磊的战友们:大家给李磊取了个绰号:铁甲神医。他乐在其中。牺牲前两天,他还和连长联系,希望到今年年底想续签二期中士,“继续留队,献身国防。”
那个他喜欢过的女孩也来看他了
“我们唯一的合照,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李磊曾两次向她表白 ■李磊是她最好的“男闺蜜” ■牺牲前几小时,他们还在聊天……
人都散场后,一个穿白色T恤的姑娘来到李磊的遗像下方,让朋友留个影。“我们终于有合照了。”她把照片发进自己的朋友圈,“可是我们唯一的合照,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她站在树荫下,泪水混着雨水。她是李磊的初中同学,也是他口中的“老敏子”。
小敏认识李磊那阵,还在读小学。两人在复兴乡里读书,打小起,这个男孩子一直都是笑呵呵的,憨厚、诚恳、心细,从没见他发过脾气。进入复兴初中后,两人同班。“他磨磨蹭蹭,交给我一封情书。”小敏吓了一跳,只读了个开头,赶紧就扔了,“大家都这么小,谈什么恋爱。”但这没妨碍两人成为朋友。她以为苗头就这么被掐灭了。进入高中,两人又在一个学校。李磊第二次表白。这次她犹豫着,勉强答应。“但在一起,只有很短的时间。”
高一暑假后,17岁的李磊决定参军,性格外向的小敏被选为校学生会干部,参加各种活动;李磊2011年入伍,学习坦克修理,因为成绩出众,成为唯一免考人员;小敏高考失败后曾参加复读,考入郫县一所大学;2013年年底,李磊转改初级士官,得了个绰号:铁甲神医。两人就像平行线,唯一交集时,也仅仅只是朋友。他会经常从部队打电话回来,嘱咐她“冷了加衣服,学习要攒劲”。或者在QQ空间里开她的玩笑。训练结束后,他还会开视频,“看看你有没有长丑。”她开始有男朋友,李磊则维持着单身。她和男朋友吵架的时候,李磊是最好的“男闺蜜”,“劝我要对男朋友好一些,要珍惜自己的幸福。”他向她承诺说,“我下次要是回来,就给你带个嫂子。”
后来的记忆,都跟“最后一次”有关:他牺牲前两天22岁生日,她早上第一个爬起来给他发红包;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年探亲回来去学校看她,陪她上课;最后一份礼物,是在学校里买了个小公仔,送给她当枕头;最后一次联系,是在牺牲前六七个小时。他在微信上说,那里发生战争了。她嘱咐他小心一些。如今,小敏再也不敢清理手机内存,怕删掉以前的语音记录;她把QQ记录留到了2014年,微信记录留到了2015年。她找出拍给他的最后一张照片:李磊一边喝着豆奶,一边微笑地看着她……
本组稿件均由 记者 辜波 摄影记者 陶柯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