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大凉山乡村教师的“课本之旅”

2016-08-01 06:5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得益于捐助者的妙想,浪珠乡中心校老师一行来到了此前只存在于课本的“三味书屋”。

浪珠乡中心校的孩子们。

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浪珠乡中心校,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学校。

2015年9月,四川浙江商会副会长袁海忠在每年一次的学校捐助活动中,发现了这个边远学校。不同于以往捐建校舍或捐课本课桌的“老套路”,这一次,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带老师们走出大山,去亲身体会课本上描写过的地方。逛逛苏州精巧的园林,看看鲁迅的三味书屋,听听寒山寺千年的钟声——然后把这些体验带回去,再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书本之外的世界有多大,以唤起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7月31日晚,浪珠乡中心校的7名老师乘机从杭州返蓉。“要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更要让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时间里,这群大部分从未走出大凉山的乡村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本之旅”,并以此完成了一本特殊的“教案”。

让课文感性起来

课文《观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忆江南》……这些对鲜有走出大凉山的乡村教师来说,全无体验,又如何向学生言传身教?

把感受传递出来

“课本之旅”不仅要让老师们把体验带回大山,更要激励孩子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走出大山探索世界。

一个经商的“前教师”

袁海忠是个生意人,但在从商之前,他曾是一名老师。

从浙江省湖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袁海忠到嘉兴市一所中学当了4年地理老师。喜欢摄影的他,因当老师“太清贫,买不起好相机”,遂投身商海。

由于公司开到了四川,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把甘孜、阿坝几乎走了遍,连年到一个地方就找到当地的贫困学校捐钱捐物,因为他心底仍有“教师梦”。

2015年,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四川凉山州。

“我和凉山州布拖县教育局联系,请他们介绍个艰苦一点的学校。”袁海忠说,最初教育局推荐的并不是浪珠乡中心校,“他们说那里太艰苦了,怕我们吃不下来苦。”

发现“孤岛”学校

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凉山州布拖县浪珠乡中心校,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学校。一路全是碎石、断崖,“简直可以说路都没有。”路途艰辛15公里山路惊险走了5小时

“我以前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五六十公里都徒步过,走点山路算什么?”袁海忠坚持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他带着四五名工作人员,从成都出发开往布拖县。9月11日下午3点过,一行人开车到了浪珠乡附近一个废弃矿场,却发现无路可走了。

位于金沙江上游的布拖县浪珠乡坐落在西溪河沿岸峭壁上,为原始村落,和金阳县隔河相对。县城直接通往浪珠乡的山路废弃了,另外一条可以从金阳绕行的路当时也已中断了数月。从矿场走进去,是当时进入浪珠乡的唯一途径,而矿场距离浪珠乡还有15公里路。

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的袁海忠,这才知道自己小看了这里的艰苦程度。

“全是碎石、断崖。简直可以说路都没有。”15公里路,一行人走了5个小时。在半山崖的时候,他们得面向山壁、身体45°倾斜,侧身一步一步挪。袁海忠带着的2名航拍摄像师,在最危险的地方几乎不敢迈步,最后“一个人接一个人,腰上拴着绳子,才敢一步一步往前迈。”生活不便

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网络9月11日晚上10点左右,袁海忠一行才摸黑到了浪珠乡中心校。

“这个地方的艰苦程度,超过我以前走过的任何一个学校。”

袁海忠说,自己没想到,现在还有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网络,“连水都只有喝山上的溪水。一下雨,全是浑浊的。”

由于交通困难,浪珠乡至今没有通电。有限的太阳能电力只能保证基本的照明用电,由于电压不稳定,其它家用电器几乎都没有办法使用。手机信号则只能到靠近金阳县的河谷地带才能接通。

到达浪珠乡中心校的第一天,袁海忠整宿没有睡着。“虱子太多了,完全没法睡。”7月31日,他接受采访时撩起裤管,“你看,有些咬过的疤现在还看得到。”

袁海忠还发现,整个学校只有一台10年前的电视机,虽然有一些光碟可以播放,但大多过时,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没网络、没电视信号,课本上的东西,除了文字描述,一切都只能靠想象。”

原标题:大凉山乡村教师的“课本之旅”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