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回锅肉
叹灯盏窝黑毛猪再难找到
品过万千美食,李树人最爱的菜,走到哪儿都必点的菜,有两样:回锅肉和麻婆豆腐。李树人把回锅肉概括出四种“做法”:一种是过去劳动人民吃的,比如长工,要吃肥大块,不讲究色香味形;二是城镇市民、小手工业者,注重调点味,加点豆瓣来炒;三种是家庭型回锅肉,根据自己喜好而不同,如有的起锅时要放把白糖,有的放豆腐干,有的放锅巴或馒头;第四种是正规的回锅肉,是有规格要求的,选材要选墩肉,下锅熬成灯盏窝,蒜苗片姜不能少,太和豆豉加豆瓣,几时下锅要讲究。
李树人说,关于回锅肉,他和朋友香港娱乐界军师陈朗(人称陈伯)都有不小的感慨。
陈伯平生最爱回锅肉,他感叹好的回锅肉要“用郫县豆瓣而不见豆瓣,用太和豆豉而不见豆豉”,当时李树人打趣陈伯说:“那就要吃回锅肉而不见回锅肉啰?”时隔多年,陈伯也已去世,李树人却感叹,当时只觉得陈伯挑剔,现在想想,确实很难找到正宗的回锅肉了。回锅肉,食材难寻,以前的黑毛猪(四川有句俗话“黑毛猪儿家家有”)现在很难找到了。
没有找到记忆中回锅肉味道的陈伯,自己在成都开了一家满庭芳酒楼。陈伯信奉佛教,与青城外山普照寺结下佛缘。在陈伯的引荐下,香港众影星如刘嘉玲、谢霆锋、黎姿、王菲、吕良伟等都在这里供奉过香火,杨受成也曾与陈伯、李树人一起亲临过普照寺。因为这些缘故,陈伯常去普照寺论禅。有一次陈伯从普照寺回成都市区时,偶然在青城山一普通小馆吃到了与回忆里的回锅肉大致相同的味道,大喜之下,立即高薪挖人。
吃遍成都
最钟爱“三口面”等小吃
除了回锅肉,李树人还特别钟爱成都的小吃,担担面就是其中之一。当年的成都,担担面是挑着卖的,一头放面条及佐料,一头放炉子,走街串巷吆喝:“担担面哟!”小姐太太们闻声出来一声招呼,“担担”便放下担子,就着锅内沸水,加入细细的水面,快熟时再放入一点豌豆尖,挑到装好面汤的小碗里,小碗与如今茶杯大小差不多,倾入作料,放入脆臊,名媛们接过便倚着门口吃起来,一口吃面,二口喝汤,第三口却是叹气“唉,没了”,因此又名“三口面”。聊到兴之所至,李树人还背起了三口面的要诀:“面滑爽、臊酥香、咸鲜微辣略带酸”。他略带遗憾地说,担担面好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定要站到锅边吃,这样面最劲道,现在的面馆,煮好面后端到桌上食客再吃,端的过程中,面已吸收了多余的面汤,不那么劲道了。
李树人爱吃甜食,老成都的经典甜食他如数家珍。他最爱吃的珍珠丸子,眼下几乎已绝迹。他手舞足蹈地说,最喜欢珍珠丸子一口咬开猪油乱溅的满足感。“以前成都最好的三合泥店,是九眼桥黄桷树下的黄记,用核桃泥、芝麻、糯米三种原料,用猪油现场炒得发紫并微微起锅巴的时候才起锅,香得没法形容,是当时川大学子最爱的甜食。”李树人还提及各种时令鲜花做的鲜花饼以及现做的千层酥,当时的甜食作坊都喜欢现场制作。
B
谈川菜
制定标准
出版川菜的中英文对照本
李树人说,四川有悠久的美食历史,从西汉的大文豪扬雄到家喻户晓的女诗人薛涛。特别是宋朝的三苏,或许有人不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苏轼,但一定知道“东坡肘子”来自三苏故里。张大千也曾对一位烹饪大师说:“你是在锅里作画,我是在纸上炒菜。”
李树人与他们不同的是,组成了美食家的团队。
1996年,全省第一个餐饮协会——四川省餐饮文化交流协会(现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成立,李树人任会长。2004年,李树人又成立了四川省美食家协会。马识途、魏明伦、车辐等名人任职协会专家团队。“当时欧洲美食家协会到成都来,要进行文化交流,找技术靠山,希望与成都的美食家协会对接。但成都没有这样的组织。”他说。
成立协会后,李树人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组织媒体、学术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制定了标准的《中国川菜》中英文翻译对照本。李说,川菜的翻译闹了许多笑话,比如说麻婆豆腐,有人翻译成“一个得了天花的老妇人做的豆腐”;童子鸡,翻译是“没有过过性生活的小鸡做的菜”;夫妻肺片更吓人,翻译成“两夫妻用他们的肺做成的菜”……
李树人他们最终出版了《中国川菜》中英文翻译对照本。这本书不仅有标准的川菜菜名,各种原材料,还有详细的做法等。参照书里的介绍,外国厨师也能轻松做川菜。
推广川菜
免费给3000家餐厅留墨宝
李树人毕生致力于川菜的推广和国际交流。“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几批人到世界各地去采风交流,先后去过韩国、日本、欧洲、美洲等,起到连接各国饮食文化的纽带作用,也把四川的美食文化带向了国外。让更多人通过我们了解喜爱四川美食,喜爱川菜,很多人为了追寻四川美食文化到四川来了。”李树人说,全世界现在有四个美食之都,除成都外,其他三个分别在哥伦比亚、瑞典和韩国,他们还代表成都,和其他三个美食之都一起在韩国发表了“美食联盟宣言”。
2002年,第四届世界中国菜烹饪大赛在马来西亚举行,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将近70支队伍参加比赛。李树人当时以个人的力量组织了近百人,作为民间组织参加大赛,斩获了49项金银铜牌,其中特别金牌奖有6个。“我们出尽了风
李树人从小家境殷实,6岁时便跟着父母一起去过加拿大,他笑言自己算是“小海龟”。据了解,李树人先后在重庆华侨工商学院、成都尊经国学院读书,师从谢无量,学习中文。他学贯中西,将传统文化与美食结合,独创出川菜的美食文化,并终生致力于川菜的推广。头,川菜也得以扬名海外。”
作为资深的美食家,李树人见证了餐饮行业的兴衰成败。“现在餐饮业的发展是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以前没有这种规模,光是成都来说,原来改革开放初才30多家稍微像样点的餐厅,现在大大小小的餐厅有6万家左右,光从数字上说就呈几何级地增长。”在这6万家里面,有3000多家餐厅都摆放着李树人留下的墨宝。“人家开业请我去吃饭,让我写我就写,从来没收过钱,后来我听说我的字拿去拍卖,一幅还能卖到几万块钱,现在到这些餐厅吃饭,白吃不给钱,我也说得过去哦。”李树人开玩笑说。
美食观念
回归原始食材的纤细感受
什么叫美食?李树人认为要具备三大要素:味道、健康、文化,三者结合才叫美食。“饮食有两大功能,一是填饱肚子维持生存需要;二是精神享受。看一幅画,丹青妙笔,是视觉的享受;听一首歌,绕梁三日,是听觉的享受;尝一道好菜,回味悠长,是一种味觉享受。要体会、享受一道菜肴,既要品其滋味,又要有韵味和趣味,然后是品味,最后还要回味,这些就是属于文化层面的东西了。”李甚至认为,美食文化应该是母体文化,是一切文化之母。
“在豪华装修的餐馆吃饭就意味着高端?食材名贵的宴席就是高端宴席?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写的场景没有豪华的建筑,只有曲水流觞,文人雅集,难道就不算高端吗?”李树人说,适口者珍,饮食不分贵贱,只要适合自己口味的,就是珍品。例如,有些人特别看重鱼翅;有些人却说,鱼翅吃起来,也就是粉条的感觉。而在李树人看来,做得最好的鱼翅,肯定没有做得最好的粉条好吃。因此,一个真正喜欢吃、懂得吃的美食家,绝不会动辄就是山珍海味。如果把鲍鱼当成萝卜一样天天吃,一定还不如天天吃萝卜。
如何能从美食中感受到快乐?李树人认为,快乐的饮食之道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要心怀感恩。所谓“十分口福,五分是天地赐福,三分是祖先遗福,二分才是己造福”。厨师吃客,在食物面前,都要有感激、珍惜的心念。有这分心,才不会对食材、对食物粗慢待之。二是饮食中人无论做还是吃,都要心怀感恩。天地自然滋润养育了这么丰富、这么美味的食物给我们,这是我们的福气。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欣忆
摄影记者 郝飞
原标题:李树人:让川菜飘香全球的“掌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