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厅厅长何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
曾经,蒲嘉陵和妻子远赴广东打工,为了节省路费3年都没回过家乡阆中;如今,他在阆中木兰镇经营一家渔家乐,守着两个孩子又能照料老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同样,26岁的阆中天宫乡小伙向盛,也从一名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变身为农家乐老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他还谋划打造原生态的农家乐产业链……
在四川,这两个创业小伙,是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众多受益者当中的两人。过去,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每年都大量农民工前往沿海打工,留下了一个个“空心村”、留守儿童、撂荒土地。近年来,随着四川走出一条独具西部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尤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以及四川天府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各大知名企业不断落户四川,为川内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由华西都市报和封面传媒主办的2016年C21城市发展论坛即将举办之际,8月2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解读四川独具西部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何健厅长特别提到了以南充为代表的人口百万城市,在我省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就 地 就近城镇化对于化解异地城镇化所带来的城镇化水平“虚高”、“半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病”和“城市病”等问题有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 发 展 ,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高度一致。
|创业故事|
回乡办农家乐 小伙当上农场主
26岁的向盛是南充阆中市天宫乡人,2012年6月,他大学毕业后去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从事房屋、道路和桥梁建筑施工工作,生活单调枯燥。2013年9月,阆中古城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迅猛增长。听闻消息的向盛,便辞了北京的工作,毅然选择回家乡创业。
“老家升级为5A级景区,旅游业发展特别快,做农家乐的前景非常大。”向盛道出了自己当初回乡的初衷。2015年1月6日,向盛在天宫乡创办了向家院子农家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向盛告诉记者,虽然创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入增加了不少,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现在家乡的政策比之前好多了,去年乡政府还补贴了我农场两年的土地流转费。”向盛说。谈到未来的打算,他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向家院子农家乐外,还有十几亩地和农场,未来将建成集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原生态农家乐产业链。
向盛生活的转变背后,是四川坚持“产业支撑”,不断提高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四川在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发展动力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加快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何健介绍,我省城镇化起步晚、历史欠账多,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居环境亟待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因此,我省特别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承载力上下功夫,在建设绿色城镇、创建美好生活环境上下功夫。
|人物访谈|
省住建厅厅长何健:在住房建设上下功夫 让农村人口进城后留得下来
城镇化不能盲目照搬经验
华西都市报:和发达国家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四川推行新型城镇化面临哪些现实省情?
何健:四川是全国经济大省,城乡发展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4个百分点,要实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4%的目标,解决人的问题成为四川城镇化发展最急迫、最首要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四川实际,回答“人到哪里去、做什么、靠什么留下来”等现实问题。
纵观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主要包含以日本和英国为代表的大城市主导型发展路径,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均衡型发展路径,以浙江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主导型发展路径,以广东为代表的城市群和中等城市主导型发展路径等。成功的城镇化路径有一个共同点,即选择了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相适宜的发展模式,因此,四川城镇化发展路径必须结合省情和自身发展阶段性特点进行选择,不能盲目照搬。
原标题: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解读独具西部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