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炒红”民族品牌“回力”
不仅在华西协合大学里有网球场,协合高中也兴建了自己的球场,除了普通的沙地之外,还有绿油油的草地球场。上世纪20年代中期,华西坝就举办了大众学生网球比赛。
当时的华西坝俨然成为了全成都最“潮”的地点。在这里,成都人第一次看到有人骑洋马儿(自行车),第一次看到女学生“洗澡(成都人称游泳为洗澡)”。第一次看到有人踢皮球,看到有人打“皮毛蛋”。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成都人来说简直是大开眼界。
相比于其他运动,网球的装备也是最先进的。首先是球拍,当时的球拍是使用木框做成的,然后用牛筋和羊肠子编成拍面。服装也是最有范儿的,本来华西协合的学生们穿衣服就很新潮,在其他学校的学生还穿着长袍马褂对襟衣服的时候,华西的学生就已经是男生西装革履,女生穿连衣裙了。打网球的时候,更是穿着白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过膝裙裤,展现了青春靓丽。一 开始,网球服和装备还是外籍教师从国外带来的,但到了三四十年代就有了本土的装备。其中最重要的装备就是“回力牌”网球鞋!
运动鞋在成都的流行就是从网球鞋开始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风潮才逐渐褪去。在当时,如果有哪个学生拥有一双“回力”白色网球鞋,走路都有风。因为稀少,学生都非常爱惜,经常一打完比赛就脱下来换成便鞋,但只要稍微一不注意,还是会被人顺手牵羊,因此好多人脱下鞋子后就像宝贝一样抱在胸前。白色的鞋子脏了以后,回家还要打整,洗涤之后在半干时用白色的粉笔涂色,力求鞋子干了之后能够又恢复成纯白色。
当时的年轻小伙子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三五人邀约一起,到华西坝看女学生们打“皮毛蛋”,看的时候还要打赌,赌哪一方能够赢球,赌资也极具成都特色。大学路上有一家卖蛋烘糕的,是成都第一家卖蛋烘糕的,所以一般都以蛋烘糕作为赌资,输的一方请获胜的一方吃上三五个蛋烘糕,把肚子也填饱了,精神和身体获得双重满足。
杨森范傻儿也爱打网球
上世纪20-30年代的体育运动在四川得以推广,杨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驻防泸州时,他曾主持举办了“川南联合运动会”。入驻成都后,积极倡导修建成都市公共体育场,在公共体育场内设置了网球场,使网球成为当时成都风靡一时的时尚运动。当时的军政界人士打网球,成了最时尚的活动。
不仅是在华西协合大学,一些中学也积极开办网球课。16岁的温岭从四川到上海求学,在求学期间参加了1926年的“慰劳北伐将士运动大会”,与同伴一起获得了男子双打冠军。作为民国时期最优秀的网球选手,江湖上至今还流传着他当年如何打赢日本选手、击退南洋名将为民族争光的故事。
上世纪30年代,成都已有50多片网球场了,在一些私人住宅中也建有球场。1933年,“傻儿军长”的原型范绍增到上海出差,发现打网球很有趣,就自己出钱请当时最出名的林宝华、邱飞海、王文政和钱耀斌四大网球名人到成都进行网球表演。同年8月21日至28日,四川省网球锦标赛在少城公园纪念碑侧的网球站揭开战幕,这座网球场是由范绍增私人捐资赶建的。这场比赛结束后,四川省网球代表队正式宣告成立。
同年,民国第五届全运会在南京举行。范绍增组织“四川网球队”参赛。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范绍增专门聘请了曾经在1927年东亚奥运会上代表中国队拿到了男子双打金牌的林宝华作为教练,对女队的两位队员进行集训,希望能够将冠军奖杯抱回蜀中。虽然最终她们遗憾地输给了在英国留过学的山西队姐妹花王春菁和王春葳,但男女团体亚军的成绩依然让四川网球得以傲视全国。范绍增1954年转业到河南体委任副主任,仍酷爱打网球。
华西都市报记者闫雯雯
原标题:在华西坝围观打皮毛蛋 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