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涛
入选:普通话不能太好
报名的方言发音人需先经过面试,候选人将通过专家团队确认,考察内容包括方言背景、方言水平、口齿音色等。
要想成为方言发音人,可不是会说四川话就行,还要满足一些过硬的条件,包括:12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本地;未曾在外地常住,能说地道方言;声音洪亮清晰;门牙完整不漏风;家庭语言环境单纯;本人祖辈三代及配偶均为本地人;且无在外地一年以上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中专)。
自贡调查点的负责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学班主任王浩解释,“根据语言学规律,人在12岁时语言构成就能定型。如果家人有外地口音,长期生活在一起,也会影响方言发音的准确性。而且发音人的学历还不能太高,学历高了,发音方式、语法方式就会有改变。”
银永桂、王松涛、蒋昌辉分别获选成都锦江区、自贡自流井区和德阳旌阳区的主要方言发音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除旅游外一直没有离开过出生地,说的都是“资格”方言。
有趣的是,普通话都曾是这些“土著”的短板。
十几年前,银永桂所在的学校推行普通话教学,但对于当时将近50岁的他来说,相当别扭。后来,银永桂也参加过普通话测试,“考了也没用,实在是说得太孬了。”用蹩脚的普通话上课,银永桂总觉得有些束手束脚,连口号都喊不利索。“后来高年级的同学听不下去了,都跟我说,银老师,算了,你还是说四川话嘛,我们听到都不习惯。”最后好在学校领导体谅,允许银永桂用四川话上课,“我和我的学生都觉得解放了。”
王松涛上世纪70年代时考入自贡歌舞团,但因为普通话不过关,只能当舞蹈演员。今年6月,王松涛在微信上看到自贡方言发音人征召的新闻,兴奋地拉着老伴黄娟一起报名。
蒋昌辉则是能不说就不说。“我去外省旅游都说的德阳话,只有有时候问路,憋得不行,才会说点‘椒盐’普通话。”
然而,他们都没想到,普通话这个“硬伤”竟然还是“加分项”。王浩告诉记者,方言发音人的普通话还不能说得太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只用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甚至不入级,“普通话水平太高,会影响方言的发音,甚至把一些方言用普通话来表达,导致方言不纯正。”王浩还透露,有一位面试青年发音人的女性,各项评分都较高,但普通话水平有二级甲等,这也成为她落选原因之一。
原标题:方言发音人 “代言”纯正四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