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李开红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关于“共享发展”,做了这样的论述。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为了使全市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成都在生态、教育、养老等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已经部署“时间表”和“路线图”。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成都将完成建设72个社区养老院,全市扩建、新建公办幼儿园今年将达到473所。
生态福祉:出门500米有望见公园
今年以来,“成都蓝”屡屡在网络中刷屏,“开门见山”、蓝天白云、绚丽晚霞这些盛景也直接给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出了优良的分数。今年以来,成都用一连串组合拳,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前8月,成都中心城区达标天数达到了147天,PM10、PM2.5分别下降14.3%、13.6%。而为了进一步防治雾霾,成都更是立下了到“2020年,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升,占比力争达70%,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让每位市民可以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除了留住“成都蓝”,成都还将进一步扩大“蓉城绿”。2010年,成都尚无湿地公园的概念。如今,成都已有了31个湿地公园,其中2个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待‘六湖八湿地’全面建成后,成都水系面积比将由7%提升到21%”。
已经出炉并开始实施的《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显示,2020年,成都绿地系统建设将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指标标准,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0%、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的目标。为方便中心城区居民就近游园,成都还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规划了布局相对均衡合理的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等公园绿地。届时,市民将享有更多“窗含西岭千秋雪”“濯锦清江万里流”的生态福祉。
老有所养:未来3年将建200个社区养老院
昨日下午,在玉林北路社区朗力养老中心内,院子里三三两两的老人或聊天或下棋,自得其乐。自开业以来,这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直呈满员状态,同时还有周边几十位住家老人,享受其提供的各种上门服务。
在1217万成都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9万人,每百名成都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21人。 如何正确应对和有效解决高龄化快速增长和养老服务需求大量增加?事关成都数百万老年人家庭的民生福祉。为此,成都市首次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出台并实施了《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旨在解决养老服务产业“融资难”“用地难”“用人难”“运营难”等问题。
在居家养老服务部分中,还出现了一个具有“成都特色”的规定——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规划并设置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确保老年助餐服务覆盖所有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符合条件的社会餐饮企业为居家生活的高龄、失能及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
老人们喜爱的社区养老院也将越来越多。《成都市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显示,未来3年成都将建设社区养老院200个,实现社区养老院在中心城区街道、区(市)县政府驻地镇、“十三五”规划的小城市全面覆盖。其中,今年将完成72个建设任务。此外,成都今年将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66个。
此外,成都还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有望在年内搭建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框架,为全国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