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区,推进“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
“根据绿色发展的要求,我市将以实施《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纲要》为引领,不断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水务基础。”结合水务实际工作,畅谈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昨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对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
深入实施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
加快推进2016年度计划项目
备受关注的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中的项目进度如何?“我市将完成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纲要2016年度各项建设任务。督促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及各区(市)县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2016年度计划项目,确保年底全面完成任务。”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还要依据《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纲要》同步开展项目包装策划、项目前期储备和三年实施计划的滚动编制,为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夯实基础。
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规划实施23条河流综合整治,新建2座大型水库、新建扩建9座中小型水库,新建50个湖泊湿地,实施57个滨水城镇景观改造提升、156条山洪沟防洪治理,推进全市8个水厂、38个污水处理厂、22个再生水厂的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落实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低洼易涝区综合治理和深隧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研究。
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区
深入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环城生态区河湖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已建成开放锦城湖、青龙湖两个小型水库和白鹭湾湿地。而在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已基本完成三年413条黑臭河渠治理工作。已完成中心城区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出水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总氮除外),可直接用于城区中小河道环境补水。
该怎样深入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我们将督促各责任区(市)县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及中心城区889个下河排污口治理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截污清淤,2017年,中心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及饮用水源通道徐堰河、柏条河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项目,推动水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全面推行 “河长制”,在全市江河湖库,建立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网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加快开展我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一期建设项目,将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后的再生水用于补充中心城区中小河道,计划2017年完工。
树立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理念
全面做好城乡供水保障工作
全力做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工作是当下的重点。“我们正督促相关部门和区(市)县加快推进‘一核、两带、三廊、四灌区、五湿地、十示范村’六大重点示范工程,启动建设试点终期评估,确保顺利通过2017年的试点验收。”谈及如何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都格局时,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牢固树立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的理念,充分保护自然水源、优化千年水网、建设活水成都,重塑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建成“水安城兴、水活河畅、水净物丰、水美人怡”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同时,我们将全面做好城乡供水保障工作。”谈及具体举措,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9日,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工程正式开工了,接下来,我们将督促加快工程建设,并抓紧启动第三水源三坝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市自来水七厂二期净水厂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年内主体工程完工、2017年高峰供水前建成投运。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深隧排水系统规划研究
抓实抓好防汛减灾
深隧排水系统的规划研究进展如何?“我们正积极推进深隧排水系统规划研究,待中心城区深隧排水系统近期试验段预可研报告提交审定后,加快开展水力模型、大型地下隧道运行调度、基础性研究和设计边界条件研究等专题研究前期工作。”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抓实抓好防汛减灾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强化防汛责任落实,督促区(市)县对防汛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查找出的隐患点位限期整改。”谈及如何综合治理低洼易涝区,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继续推进低洼易涝区综合治理与雨水管网系统改造的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和现代抽排系统的建设,构建多元素、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综合内涝防治系统。新建城区将严格按照内涝防治标准进行排涝系统设计、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严格防汛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处置工作。本报记者 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