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6-11-09 07:52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加强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健康成都、幸福蓉城建设。近日好消息传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能入选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卫计委,为读者解密成都此次入选的关键“密码”。

健康服务

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在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方面,市政府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时,提倡健康的、积极的休闲文化,以增强体质为根本,号召居民参加多样化的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推进各区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民健身步道工程、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及全民体质检测服务网络等工程。完善街道(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行政村)文体活动站功能设施,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中小学校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活动,持续开展“运动成都”“太极蓉城”等系列健身活动,全市太极习练人口达到260万人,全市体育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4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成都大力推进“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建设,中医特色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提档升级,已建和在建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126个。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向基层延伸,在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诊室、中药房,能提供针灸、理疗等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其中26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了中医“治未病”中心(科室)建设,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5%以上,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健康环境

省级卫生县城覆盖率达100%

健康环境建设也是健康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我市推进健康细胞工程,连续23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省级卫生县城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已建成国家卫生乡镇17个,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位居全省第一。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在全国率先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食品源头管理,并率先推行了食品原材料来源及餐厨垃圾处理信息公示制度,中心城区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信息公示率已达90%以上。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逐步建立,确保了我市3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目前我市已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考评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机制,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的天数逐步增加。通过加强供水水质监管,饮用水水质监测范围覆盖所有供水企业,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全市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同时我市还被四川省列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免检城市。

健康社会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构建健康社会,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住房保障必不可少。

具体而言,在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中,各级教育协调发展:发展公办幼儿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成果,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资源配置高位均衡、教育内涵优质发展: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推动教师跨学段交流使用和大循环教学;推动学区制改革,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城乡、区域差距。推进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及残疾幼儿15年免费教育。

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与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衔接的就业政策,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及就业增长点。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三级中心、四级网络的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机制,推进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了基层社会救助能力。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对特困人员分类施保,建立医疗救助城乡统筹“5+1”模式。实现了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缩减相对贫困的转变,从减少农村贫困向缩减城乡相对贫困的转变,高标准扶贫全面开展。

强化住房保障,健全阶梯型、递进式、无缝衔接的住房保障体系和“租、售、补”并进模式,深化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与分配管理,实施公租房租赁补贴扩面,有效满足不同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需求。

本报记者 王静宇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