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工人组装东风标致4008。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23个月,“成都速度”令人惊叹
9月7日,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只用了23个月,首款产品东风标致4008也于当日成功下线,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都速度”。
半个月后,备受关注的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车正式下线,从项目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315天,再次创造了“成都速度”的传奇。
上周末,英特尔ATT高端测试技术项目正式在成都高新区投产,“骏马”项目将与美国工厂同步量产。
策马扬鞭,成都工业,正在上演“速度与激情”。从今日开始,成都商报将集中关注成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示成都“工业强基”行动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活力。
十年·三步走
第一步 到2017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第二步 到2020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以上,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示范城市。
第三步 到2025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3万亿元以上,成为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成都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就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持续开展工业“竞进拉练”,保持工业发展良好势头。成都正在加快迈向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为何实施工业强基?
工业经济促进现代城市崛起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已用数百年历史证明了工业是实体经济核心,是城市强盛根基。可以说,工业崛起,国家就崛起;工业兴旺,城市就兴旺。
成都实施工业强基行动,顺应了这样的逻辑。成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必须做大做强成都工业经济,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今年,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对标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维支撑”,工业发展为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供强大产业支撑,为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创造产业需求,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提升层次内涵,为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提高能级,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重要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成都工业现状如何?
量质并举 激发经济活力
11月3日,第十六届西博会开幕当天,成都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三大汽车整车项目投资协议,吉利集团将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沃尔沃SPA平台乘用车项目、30万台BMA乘用车项目布局成都。
此前一天,成都市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国际合作园区项目对接会,现场签下的10个工业项目,协议投资额165.3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业成科技全贴合平板显示屏和OLED压力传感器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西门子助力京东方升级改造生产线项目。
在成都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工业产业的定位,对经济中心的打造举足轻重。
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显示:1~9月,成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工业增速已连续7个月逐月回升、呈稳步提速走势。同期,成都完成工业投资1629.6亿元,同比增长35.6%,完成技改投资1486.0亿元,同比增长43%,两大投资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双双排名第一。
今年元旦刚过,成都就显现出不遗余力抓工业的劲头,“工业强基行动”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天后,成都启动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竞进拉练”活动。
“我们把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并举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看似普通的“工业强基”几个字,实质上有着深刻内涵,符合成都当下发展现状,意味着成都埋头苦干、蓄势待发,是成都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鲜明的发展主线。
绘制路线图 从“成都制造”到“成都智造”
第十六届西博会期间,一场名为“2016智能制造—工业4.0中德论坛”的活动格外引入注目。
“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聚焦到两个关键词,一个叫互联网+,一个叫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从“制造”走向“智造”,是未来工业的趋势。
这也是成都发力方向。《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产业倍增、质量升级,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制造业强市行列。第一步,到2017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第二步,到2020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以上,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示范城市;第三步,到2025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3万亿元以上,成为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今年初,成都大刀阔斧地绘制了“工业强基行动”路线图,从产业、项目和园区三个维度,谋求产业新格局。
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结合代管简阳的历史机遇,成都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发展走廊,加快构建以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新区)为龙头,加N个近远郊区(市)为主体的“3+N”工业园区布局体系。
与此同时,成都大力推进“蓉欧+”战略,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贸区、天府国际机场等,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将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升级。
记者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