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老漂族苦恼:住不惯 医不便 人不熟 老无伴

2016-12-06 07:33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马兰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800万。因为子女在异地打拼,老人们也跟着来到陌生的城市,成为老漂族。照顾晚辈、养老是这一群体选择流动的主要原因。成都的老漂族们生活过得如何?天府早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尽管大多数老漂族能较好地适应新环境,但也有不少老人的生活面临着诸如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医疗难得到保障等现实难题。

追随子女

和邻居打牌聊天 她的生活很滋润

今年64岁的王阿姨来自宜宾,因为老伴去世,便跟随子女来到成都生活,居住在成华区的一个老旧小区内。来到成都后的王阿姨,每天的生活就是买菜、做饭、看孩子。刚刚来到成都,身边没了老朋友们的陪伴,王阿姨显得特别孤独,但是渐渐地,王阿姨和小区内的邻居们熟络起来。每天下午睡醒午觉后,王阿姨就拿着一个小板凳,到小区的活动中心去和周围的邻居们聊天。

“没事的时候也可以串串门,做了宜宾的竹笋,也会给周围的人送点。”王阿姨说,她在成都还认了几个老乡,空了就一起去三圣花乡晒晒太阳喝喝茶。每到下午孙子放学的时间,王阿姨就去学校门口接小孙子,再一同去菜市场买菜做饭。“每天的生活特别充实,比在老家的时候有趣多了。”王阿姨表示,因为成都好耍得多,比老家县上可以逛的地方更多,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甚至,王阿姨和周围邻居还组成了一个麻将团,每隔几天王阿姨家的门铃就会响起,周围麻友就会跑过来喊她一同打麻将。

而在王阿姨的麻将团内,也有几个老年人和她一样是跟着子女来到异乡的老漂族。由于都是四川境内的老漂族,所以在饮食起居和环境方面都能很快地聊开来。王阿姨总结自己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的原因——都喜欢成都的慢生活,“我们的生活都差不多,平时除了照顾子女,就是在外面耍,虽然刚开始有些方言听不太懂,但慢慢地就听得懂了。”王阿姨说,在成都这两三年的生活,让自己越来越不想回老家生活了。而在和子女们商量过后,王阿姨明年也准备将老家的老屋出售,在孩子身边买一套小房子定居下来。

照顾孙辈离开老伴来带娃 他最怕成都的冷

随着冬天的来临,许多来自外地的老漂族都无法适应成都的寒冷。和王阿姨情况相反的胡叔叔来自河南农村,为了照看孙辈来到成都。在锦江区橡树林的女儿家住了一年,胡叔叔也没住习惯,“第一年来成都手脚就起了冻疮,特别是冬天也见不到阳光,冷到骨头里。”胡叔叔说,成都的天气和北方不一样,北方的冷是干冷,而成都的冷是阴冷。来成都这么久了,胡叔叔每当到了冬天和夏天就开始浑身不适,冬天冻得难受,而夏天又经常下雨,关节炎的老毛病就更加严重。

除了天气不能适应之外,平时的生活中,胡叔叔每天都盼着女婿女儿在家照顾孩子,这样自己能有时间出门“透透气”,方式也不过是到早市上溜达,再顺便买点菜。由于说惯了方言,胡叔叔不爱和当地人交流,平时生活中从一个话唠变成了沉默寡言,“话说不到一块儿。”胡叔叔时常怀念老家的生活:“搬个凳子,村门口一坐,老邻居很快围拢过来,永远也有唠不完嗑。”除了感觉语言沟通不利之外,胡叔叔还很惦念老伴儿,由于女儿家住房面积有限,老伴儿仍留在老家。与老伴儿朝夕相处了30多年,如今身边没有那个“拌嘴吵架”的,让胡叔叔很是不适应。

退而不休生病不敢去医院 担心报销比例低

在如今的老漂族中,大部分都是为了照顾第三代,当然也有例外。在流动老人大军中,不少人选择了“退而不休”,他们或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或出于充实生活的目的,在异地重新寻找了一份工作。宋阿姨是河北唐山人,来成都就是为了工作,离开家乡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去年过年也没有回去过。当被问及如今的生活境况时,宋阿姨表示一切都还好,只是有点担心生病。“好像在这儿看病住院报销比例低”,宋阿姨表示,她有时候感觉不舒服也不会轻易去医院,“都是从药店随便抓点药吃。”

而来自河北省的王大爷则是被孩子接来享清福的,可老人找不到享福的感觉,王大爷表示他最受不了的:“一是在成都分不清方向,二是有时听不懂成都话。”有次出门,为了省两元钱,王大爷没坐公交车,在外面晃了一天,差点迷了路。对于来到成都生活的不适应,许多老漂族都表示,很理解孩子们将自己接到身边的好心,但是仍然不能适应新城市的生活。

专家说法

精神赡养大过物质赡养

“身在异地,心在老家”是老漂族中多数人的生活写照。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800万人。对于老漂族在外面不适应,子女应该如何赡养一事,天府早报记者昨日咨询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胡光伟教授,据胡教授介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子女应更加重视‘精神敬老’,家庭决策多听取老人意见,多帮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胡教授表示,大部分老漂族如今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对他们关心不够,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是身体上的疾病。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如果儿女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让他们的精神之根扎下来,那么即使“漂”在他乡,“老漂族”依然能够活得幸福。

名词解释

老漂族

老漂族是近年来常被提起的一个社会学概念。所谓老漂族,指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等原因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生活的城市的老年人。这样的老人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走进成都任意一个小区或公园,在那些带着孙辈游乐的老年人中,总会有一些从外地来蓉,帮助在这里工作的儿女带孩子的老人。他们看上去忙碌安然,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远离故土、漂泊在异乡的个中滋味,旁人很难体味。

老漂族的苦恼

1

远离朋友圈,感到孤单

“我们年纪大了,不怎么接触网络,在洛阳时想见哪位老朋友,坐上公交车就去了,而去了外地后,想念老朋友了顶多打个电话,经常感到孤单。”雷师傅说。

2

环境陌生,难以融入

因为人生地不熟,不少“老漂族”难有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如秦女士所说,虽然小区里也有不少和她一样从外地来的老人,但彼此不了解,见面后要么简单寒暄,要么就是聊聊天气和菜价,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3

医保异地报销麻烦,担心生病

“老伴儿去年患上中耳炎,因为在当地没医保,异地报销又耗时耗力,就在北京一家医院门诊上治了一个多月,花了一万多块钱,一分也没报销,真让人心疼,因此特别担心生病。”雷师傅的经历,道出了很多“老漂族”面临的现实烦恼。

4

疏离原来生活

“离开洛阳这些年,和家乡的亲戚朋友联系少了很多,有时打电话突然会出现冷场,大家的关系没有以前近了。”秦女士说。 

天府早报记者王亚楠摄影李国东

原标题:成都老漂族的苦恼:住不惯 医不便 人不熟 老无伴...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