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效果图
近年来,全市工业战线高度重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培育低耗高效产业、深入开展工业节能降耗、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等工作为抓手,积极采取目标管理、政策激励等一系列措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面向“十三五”,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培育低耗高效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等相关工作,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产值过1000亿元。
做好工业节能降耗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在新都区工业园,四川能投新都华润雪花啤酒分布式能源项目传来喜讯:“机组圆满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各项运行参数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实现机组达标投产”。
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4300万度,年供蒸汽15万吨,年供冷水28万吨,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82.34%,节能率为21%。这也标志着这座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首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全面投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冷、热、电三联供目标。
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等,成都在这方面已成效显著。据了解,成都先后组织实施了新都华润雪花啤酒、金牛宾馆、环球中心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为全省分布式能源推广提供模板。
近年来,进一步做好工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市已全面淘汰了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组织全市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376台,年节约煤炭消耗14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12吨。
培育低耗高效产业
打造低碳产业园区
今年3月26日,位于金堂的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起步区二期,总投资94.6亿元的14个重大节能环保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
包括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的中空纤维膜生产基地项目、四川麦克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烟尘处理装备制造项目等一大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力推动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国家级金堂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为核心,锦江区、成华区和高新区配套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产业格局;培育了成都天翔环境、四川川锅、成发科能等一批行业核心企业和知名品牌,涌现了东方凯特瑞SCR烟气脱硝催化剂、环能德美超磁分离水处理成套技术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技术产品。今年1—9月,全市313户节能环保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9.85亿元,同比增长9%。
根据《成都制造2025规划》,我市将加快推进14个重点产业梯次发展,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成都市促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的若干专项政策》等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同时,按照“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思路,打造了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科技园等低碳产业园区,组织彭州航空动力产业功能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一批独具特色的循环、低碳园区逐步成形。
此外,还进一步加快低碳技术产品推广,将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等12个行业760户企业的近5000个产品纳入推广目录;召开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品供需对接会、企业沙龙13场,大力推介绿色环保产品;推出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社区巴士、网络约车、乘用车分时租赁等一系列示范项目。
提升工业清洁化生产水平
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
“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及再资源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日前,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从推进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发展、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三大方面,提出了对全市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我市不断提升工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近年来,先后组织化工、建材、食品等重点行业242户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实现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二氧化硫200吨,固废10万吨……2015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93%,显著提升了工业清洁生产水平,有力减少了工业污染物排放。
此外,成都还进一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电力、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袁道斌 王晓龙 本报记者 杨彩华 宋妍妍 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