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宜居、休闲城市,当1000多万人口集聚在这里,怎样才能保持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呢?垃圾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昨日举行的2016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绿色发展论坛上,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建言成都率先践行生态文明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绿色发展的领头羊。而论坛启示我们,今天起,除了诗和远方,我们也关心垃圾和再生资源利用。
垃圾分类
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
杜欢政说,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垃圾处理的最终方向是分类,但在全国范围要全部实行强制分类会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前端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设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居民个人垃圾分类仍将实行鼓励分类,而非强制分类。“因此,成都如果能把前端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做起来,对提升成都城市品位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一个完善的推动体系应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NGO主推、老百姓做主力的,“因为人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受害者和处理者,所以成都在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应该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再生资源回收
即将步入人工智能时代
据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都以“生产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已在全市范围建成1530个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13个再生资源市场、4个分拣中心以及彭州和新津2个国家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当前,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成都的一些企业尝试将再生资源回收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O2O回收模式,将居民线上分类交投废品与线下回收利用结合,让垃圾分类回收更加便捷,也让更多人接触到了垃圾也能产生价值的绿色理念。所以这些实践证明,“互联网+回收”经营模式是当前促进传统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将逐步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减少行业中间环节,使信息更加透明,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孙小平则表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再生资源行业即将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包括使用智能回收设施、回收机器人,建筑真空管道智能垃圾收集系统等,“为此,我们已开始谋划。”
本报记者 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