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厉害了!72顶半川剧戏帽可以变幻出上千个角色

2016-12-31 08:48   来源: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QQ截图20161231084826

诸葛亮的“万卷书”、西楚霸王的“霸王盔”、吕布的“紫金冠”……

在川剧舞台上,流光溢彩、云彩珠翠、飞龙舞凤的剧装帽、戏帽是川剧的看点之一

和官位阶层、行业性别、善恶等都有相应的关系

旧有川剧戏帽“七十二顶半”的说法

这“七十二顶半”可以变化出1000多个角色来

上世纪90年代末,在机缘巧合下,原本从事装裱的陈古福跟着师傅学习制作传统川剧剧装帽,让陈古福得以一窥川剧戏帽的头上乾坤。从一张纸到让人惊叹的戏帽,要历经上百道工序,制图、雕刻、固定、上色再到最后装饰,一顶川剧剧装帽子这才成型,再在舞台上和戏曲演员们伴随着“锵锵锵”的锣鼓、“咿咿呀呀”的唱腔在观众面前亮相。

今年已经65岁的陈古福可能是川内仅有的川剧剧装帽制作人了,让他痛心的是,这门手艺可能会面临失传的窘境,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四五年没有再做过戏帽的老陈也坦言,自己的手艺恐怕也已经回潮。说这话时,老陈捧着自己曾经做的戏帽,眼睛有些湿润。

机缘巧合

才知川剧剧装帽大有乾坤

我以前在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工作,主要负责装裱川剧老艺术家绘制的脸谱及名家字画,修缮、保管川剧老艺术家穿过的戏服等。大概1999年,当时研究所接到任务,要学习制作川剧脸谱艺术品,单位领导可能觉得我手比较巧,就派我去川剧剧装老艺人廖光荣处学习。我当时已经40多岁了,廖老师刚看到我时就怀疑:你都这么大了,还能学会吗?廖老师的专长是制作川剧硬帽。因为一些原因,我只跟廖老师学习了3个月,但就在这3个月里,我才晓得,原来川剧的头帽大有乾坤,太有意思了。

没过多久,我又找上门自费向廖老师学习,但老师当时已经80多岁,还不幸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家也搬到了双流,我就每天从太升路的家骑车到老师双流白家的家里学习。廖老师无法动手,只能口述,我就边听边学,晚上回家继续操练。后来,廖老师确实力不从心,又托付他的师弟梁银智来教我。两位大师陆陆续续地教了我6年,直到2005年才出师。遗憾的是,我学成不久,两位老师就先后去世了。

拍案称奇

72顶半戏帽可以变幻出上千个角色

川剧剧装帽的制作手艺大概兴起于清末民初,据说川剧剧装帽来源于河南豫剧的头帽,是一个河南做豫剧剧装帽的老人到成都来做帽子,受蜀文化、川剧文化的影响,加上演员和手艺人的理解,由原来的豫剧剧装帽演变成了后来的川剧剧装帽。川剧的服装是以明朝服饰为基础,帽子同样是参照明朝的。后来老人的几个徒弟又有创新发展,才形成了后来的川剧剧装帽,这几个徒弟在成都市纱帽街开了五家专门制作川剧剧装帽的店,分别是:宏兴号、德隆号、志德号、富有号、燮森和号。

燮森和号的掌柜是梁世荣,他又传给了其子梁银智、大师兄刘德忠、二师兄廖光荣。我的师傅就是廖光荣和梁银智。在川剧发展红火的那个时期,演员的服饰都是自己掏钱购置的,所以,很讲究服饰、帽子的质量。剧装帽都是纯手工制作,手艺人也很看重帽子的质量,帽子的质量好坏凭其重量来衡量,重的帽子表示做得好。我刚开始学习时,廖老师拿到我的作品,先不看制作工艺,一上来就是掂帽子的重量,重量够了才看其他方面。手工制作的帽子即使破损了,还可以修补,一般可以戴一两年。

整套川剧小硬官帽是72顶半。半顶是什么意思呢?专指老旦戴的羊角帽,仅用于束头发,只有后块没有前块,故称半顶。这72顶又分文堂、武堂,文堂又分县官帽、状元冠、太师帽、小王冠等,武堂又分小帅盔、二郎叉、紫金冠等。但有了这72顶半,经过部件的拆装增减,就可以创造上千种角色。我们川剧戏装帽最独特的是诸葛亮戴的“万卷书”,只有我们川剧有,这也是72顶半官帽中最难做的一种,除有前块、后块外,还有五根梁、一块前牌、帽子正中的牡丹花、插在帽子两侧的过江龙。早在2004年,我制作的“万卷书”就曾获得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