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麦积山上的女导游:加微信聊石窟可以 谈火锅?拉黑

2017-01-02 08:2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秦岭西,陇东天水。

1500多年前开始,一群匠人对一座山凿窟造佛,叮当锤声回响千年,“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于佛入中原从西域向汉地的枢纽地。

27岁的李欢,正踩着历史尘土,把游客带进1500多年前的麦积山石窟。随着“丝路之魂”高调闯入成都,这个地道的甘肃天水妹子,跟着麦积山的艺术瑰宝,一起来传播厚重的历史文化。

元旦期间,“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迎来观展高峰。成都博物馆前排队等候参观的队伍,成为天府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3582e73bb5765dfd80cd898cc5f845de

丝路之魂丨你在成都,心向西域

敦煌,麦积。

沿壁画闭目而行

一个佛入中原的奇妙旅程

《从克孜尔到麦积山》是“丝路之魂”的一部分,从公元前1世纪起,佛教始传西域,西域重镇疏勒、龟兹、高昌等地开始开凿佛教石窟,其中龟兹石窟以克孜尔石窟最为典型,带有明显的中亚风格。

李欢代言的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五胡十六国后秦时,是中国四大石窟中唯一十二朝无断代呈现作品的石窟,现存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和千余平方米的壁画。多年前,记者曾在甘肃天水一睹麦积山石窟,地势险峻,栈道狭窄,作品精雕细镂。正如杜甫诗云:“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里,从克孜尔入口走进去,三三两两的观摩者在壁画和佛雕前驻足,像在沉思。沿着每幅壁画往前走,如果闭目而行,可以想象成在丝路上由西向东,从五胡十六国走到南北朝、隋唐,甚至再到宋元,路过敦煌,再到麦积山,走完一个佛入中原的奇妙旅程。

1月1日中午,成都博物馆,人潮涌动。身高1.75米的李欢,在昏暗展区很容易就被发现。这几天,第一次来成都的李欢,每天都从克孜尔的入口走进去,一直走到里面的麦积山展区。以前只在麦积山险峻栈道上讲解的她,来到成都博物馆,幻化的历史走廊把几大石窟艺术串联在数百米的通道里,让这次室内讲解有了完全不同的美妙感。

“你们看,麦积山的佛像就不像前面龟兹的,龟兹的人物是西域风格的,是开放自由化的,男性上身裸露,体现的是线条和腹肌,下身穿着长裙。但到了我们麦积山,就不一样了,男身女像,慈眉善目,面容柔软亲切,石窟艺术呈现中原汉风了。”李欢指着佛身一处处微小细节说。

“姐姐,麦积山有没得飞天?”沉浸于讲解的李欢被稚嫩的女童声问住。对于女童这样类似的问题,李欢说,这是难以回避的比较,敦煌的知名度确实要比麦积山要大。但她遇到这样的问题,会马上从讲解中暂时跳出来,然后告诉所问的人:飞天是跳舞的伎乐师,敦煌有飞天,麦积山也有,有5幅《薄肉塑飞天壁画》;敦煌彩绘灵动感强,而麦积山的飞天则立体感强,五官、手、脚等都用浅浮雕塑造。

非诚勿扰丨只谈石窟,不谈火锅

石窟,火锅。

遭遇世俗的骚扰

只谈麦积山石窟不闲聊

作为和文物历史打交道的人,刚见面时,李欢指着胸前的铭牌,大嗓门地说:“我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讲解员李欢。”作为丝路之魂的最东端文化瑰宝,麦积山这次派来4名讲解员,她们都对麦积山宗教历史知识精通,建于什么朝代,哪个窟有几尊佛,都倒背如流。

李欢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工作4年多,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悬空一般的栈道上、开放式的石窟前,给大家介绍每一尊佛像。2013年,她还上了一次央视《远方的家》,那次出镜让她特别高兴。这次到成都,“也跟出镜一样高兴”。

这几天,大多成都参观者给李欢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追问有没有飞天的小孩,还有很多对文物历史痴迷的“真爱粉”。李欢记得有一名30多岁的男子,中午不吃饭,一整天都呆在《从克孜尔到麦积山》区域,会在一尊佛像面前盯很久,遇到她,会问一些专业的问题:为什么龟兹壁画会偏向自由化风格?地处秦岭西的麦积山石窟为什么是中原风格?为什么1000多年前的匠人,把麦积山的佛塑成内含笑的模样?凡此种种,让李欢觉得,文化是穿越的,完全没有地域感。

不过,李欢可不只遇到这样的“真爱粉”。

前两天,她在讲解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一直跟着听,讲解结束后又问一些佛像方面的问题。她解答的时候,年轻男子说,我对麦积山的石窟很感兴趣,你这么忙,能不能加一下微信请教?

虽然微信是比较隐私的平台,但李欢想想对方是冲着麦积山加的,就答应了。结果,这个人加了她的微信后,总是问:在吗?或者,你在干什么?每每都是与麦积山无关的问题。

前几天,嘴馋的李欢在成都吃了火锅,牙周炎复发,将这件事发在了朋友圈。不一会儿,这人又来搭话,“你朋友圈说的这家火锅,我也去吃过,味道特别好。”这让李欢有些抓狂,聊聊石窟可以,但跟我聊火锅,那只有不客气,拉黑。

十分入味丨妙语如珠,一听就懂

通俗,权威。

寻找历史的平衡解说

“看菜下单”让人记住

一般人印象中文物历史比较艰涩专业,对女孩子来说有点“冷门”。如今的李欢,不经意的对话,哪怕是聊自己,也流露出“文博历史的味道”。有游客问她是不是天水人,“我是天水人啊。”“你个子这么高,感觉不像。”“天水女孩子这么高的不多,我父母虽然是天水出生的,但追溯历史,是江苏徐州西迁到秦岭的,再往祖上,可能又是满族族群。我的脸型,确实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那种轮廓。”

在李欢看来,介绍麦积山时,往往会有很多程式化的套路。但为了让人更能记住麦积山,她会“看菜下单”。遇到少数懂行的人,解说时就会偏重专业性;一般的时候偏直白,“有时候,一个小幽默、一个玩笑反而更能让人记住。”

在普通游客的眼里,李欢是“权威”的,说这个佛像是北魏的就是北魏的,说那个壁画1500年了,游客深信不疑。但这种“权威”如何传播给每个人,却是一门艺术。

李欢有“通俗”的诀窍,就像故宫博物院让严肃刻板的雍正帝动起来一样,“麦积山塑像有两大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倾向。从北魏塑像开始,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体形和服饰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听着这样的解说,站在《从克孜尔到麦积山》展区里,深沉历史扑面而来。

要通俗易懂的,没问题。李欢解说一尊班驳的佛像,会描述身体线条多么的优雅和流畅,是1500年前的“肌肉男”。有些袒露的女主角,腰间有一个小裙子,她会问参观者:你们看,1500年前的她,像不像现在美女裙子搭配个丝袜什么的?这样的讲解,往往让参观者会心一笑。

面对麦积山、敦煌这样悠远沉厚的历史,李欢总在寻找一个“历史的平衡”。

新闻幕后丨四川文博讲解员近千名

这两年,文博历史的旅游开始流行,“能说会道”甚至“通古博今”,讲解员这份职业显得愈发有价值。此次巡展,麦积山来了4位讲解员,李欢、赵文洁、何嫱、辛孟孟,数李欢从业时间最长。“最大的28岁。”李欢说,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一共有27位讲解员,平时都是分批讲解,每次4位,15天轮换一次。“我们4人回去后,其他讲解员也会作为替换来成都。”

在四川,也活跃着近千位像李欢这样的职业讲解员。而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志愿讲解员人数超过百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2岁。

原标题:麦积山上的女导游:加微信聊石窟可以 你要谈火锅?拉黑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