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文艺地标那些事之 成都最潮的人都在老文化宫

2017-01-04 07:21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2004年老文化宫,一位三轮车师傅在门外等客。

2004年老文化宫内景。

/开栏语

诗人沈浩波在《成都行》中说:“离开的时候/我是何等的舒服”。

成都,怎能不舒服呢?从古至今,诗人爱恋其魅力,赞赏其繁盛。以致金圣叹念念神往,“一如卜肆垂帘新雨霁,酒垆眠客乱花飞。余生得至成都去,肯为妻儿一洒衣。”

爱成都,不只是空寄青鸾,且盘桓,把酒看景。成都地标,历史留踪,诗文可寻。陆游当年“走马锦城西”,赏梅青羊宫,香至浣花溪。刘源畅游科甲巷,“万烛照人笙管沸,当头明月有谁看。”

今日起,华西都市报《华西坝》版面推出一组影响成都人精神生活的文艺地标故事,重拾当年的成都影像,传承一座城市的文化和记忆。

地理坐标

成都提督街,原本是四川省提督署衙门。这个地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会“火”起来,得益于1951年扩建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那是西南地区第一所文化宫。

2016年12月24日下午2点,54岁的郜宇出现在青羊大道的新文化宫内广场上。这里是他和乐队老伙伴每周“打卡”相约的地方。和伙伴们点头寒暄后,郜宇拿出小号加入演奏。悠扬的乐声弥漫开来,台下已经有人随着音乐跳起三步踩。

看着起舞的人群,郜宇的思绪不禁回到30年,他也是这样在舞台上吹着小号,那时的他还是个帅气的年轻小伙,乐队活跃的舞台还在成都提督街老文化宫。那年月,来参加舞会的人很多,“特别是晚上那一场,很多人一下班就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往文化宫赶,晚了,没票!”

30年前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坐落于繁华的春熙路附近的提督街,来来往往的,都是成都最新潮时髦的人。

老文化宫里正在进行川剧表演。

1998年老文化宫举办商品交易会。

上世纪80年代前

关键词:坝坝电影

我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

——泰戈尔《飞鸟集》

5分一张电影票过抢

《刘三姐》上映

卖出7000张票

上世纪70年代,陈婆婆在文化宫当电影售票员,她清楚地记得,只要成都哪个地方放坝坝电影,大家都奔走相告,女士们还要穿起盛装梳妆打扮,结伴去看电影。1951年扩建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西南地区第一所文化宫,一到放电影时,就人山人海,“一张电影票5分钱,都是过抢的,遇到像《卖花姑娘》、《刘三姐》这样的影片,外墙的窗户都要挤烂了!”陈婆婆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盛况:《刘三姐》上映时,她当班忙惨了,眼前全是密密麻麻拿着角币和分币的手,为了不给错票,她左手抓住买票人不放,右手收了钱后再将票放到人家手中。甚至她还记得清《刘三姐》一共卖出7000多张票。

72岁的姚滨,当年住在暑袜北一街,距离文化宫只有两三条街,小时候常跟着大人去那里看电影。“哎呀那个阵仗!里里外外都是人,黑压压一片,根本挤不进去。我爸就把我举起来,放在肩膀上挤进去。”

心急的,白天就来占位子。挤不过的,就“另辟蹊径”,把目标锁定在幕布后面,看反电影:“电影里的人都是左拐拐,左手握枪,左手吃饭,一样看得多扎劲。”姚滨看到的最拼的观众,直接爬上放电影旁的大树上,脚踩树杈手扶枝丫,雄赳赳气昂昂看完整场电影。无论此前人群多么喧哗,只要看到一道光打到幕布上,全场立马清风雅静。

原标题:那二年辰成都最潮的人都在老文化宫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