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便民公共设施“遇冷” 专家建议:向市场学创意

2017-01-13 07:37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马兰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晚上无人问津。

1月5日中午,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员工周伟一下班,就在公司楼下扫码打开了一辆共享单车。

他取车的地方,正是成都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停车点位之一。放眼四公共自行车只有3辆,共享单车却有7辆。

“我没用过那种公共自行车,要办卡,还车要找他们固定停车点,太麻烦!”周伟看着公共自行车直摇头。

遭遇这一尴尬的不只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近日,记者到成都多处探访了公共自行车、自助图书馆等设施,发现这些原本是为便利市民而设立的公共设施,正面临“门可罗雀”的萧条。

切片

A

公共自行车——即使免费,使用率也在下降

1月5日,记者来到成都城市公共自行车有限公司金牛区办事处。近40分钟的采访中,没遇到一个来办理新卡的市民,反而有3位用户办理了退卡手续。

“虽然我们的公共自行车是免费使用,但使用率这几年的确在下降。”成都市公共自行车有限公司金牛区办事处负责人毛戟,毫不讳言共享单车等新的市场模式带来的冲击:2010年公共自行车系统落地金牛区时,设置了154个停车点,共有1500多辆自行车。几年下来,停车点减少了50多个,公共自行车的数量也只剩1000辆左右。

记者调查时也发现,金牛区的一些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已不能使用,“星辉中路太升桥口”停车点已经没有电源,几近荒废。切片

B

自助“图书馆”——点位有点少,找到不容易

2015年,成都图书馆规划在市中心城区的天府广场、春熙路、宽窄巷子和东区音乐公园等4地各投放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1月6日晚,记者尝试在天府广场寻找自助“图书馆”的踪迹。

在天府广场负一楼一入口处,记者找到了“成都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标志,但顺着楼梯走到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锁。透过门缝,确实能看到一台自助“图书馆”在里面,离记者不到两米远。

1月12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原先关闭的大门打开了。“虽然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但晚上来借还书的人几乎没有。”现场巡逻民警告诉记者,因为使用的人很少,出于安全考虑,这个门晚上会关闭,22:00以后要借还图书需要经旁边的一个购物中心绕行。

业界观察

“不够便民”是软肋

分析公共自行车市场竞争“落败”的原因,毛戟觉得除了“固定存取有些麻烦”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成都有两个不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一个是成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在金牛区以及二三圈层的新津、都江堰、邛崃、崇州等县市运营,由永久自行车公司旗下的成都城市公共自行车有限公司负责;另一个是在高新区试点的成都公共自行车系统,由成都市公交集团负责建设和营运。“两个系统不能通用,无形中给使用者增加了麻烦。”

不够方便,同样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晚上无人问津的原因。

“专门跑到商场里借书的人还真不是很多。”附近的商家告诉记者,这个自助“图书馆”设置的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从天府广场地面过来的通道晚上一关,就要绕行大半个购物中心才能来到这里。

专家观点

形式和观念都要创新

一边是公共自行车等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低下甚至废置,另一边是共享单车等新事物的兴起与广受追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光伟表示,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很多,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积极向市场学习、创新为民服务观念是关键。“政府为百姓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是应尽的责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公共设施已经跟不上社会潮流和百姓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创新服务形式。不能因为没有市场的竞争而丢失改进的动力,要多从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一下需要什么。”胡光伟认为,“贴合用户需求”是市场化解决方案在竞争中获胜的一大法宝。

因此,胡光伟建议要在公共设施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

□本报记者 邵明亮 文/图

原标题:成都便民公共设施“遇冷” 专家建议:向市场学创意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