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N”之中,3个“引领区”之一的成都科学城 摄影 张全能
成都以南,73平方公里创新之地,天府新区核心区的成都科学城,依山傍水、环湖建城。这里,将成为成都乃至全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016年11月10日,在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作为“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的菁蓉杯·2016最美科学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如期而至,来自美国硅谷、新加坡,以及北京、深圳等地的优秀创业项目在此开启剑拔弩张的终极对决,优秀项目将落户在此,从成都起航,创业圆梦。
数日后,在数公里之外的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腹地,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迎来了韩国贸易协会造访,多个国际化创业团队加速入驻。去年,“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创业夜市等百余场创新创业活动在此“不断档”,全年新增双创企业5200家。去年5月,郫都区菁蓉镇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郫都区按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工作要求,汇聚各方力量资源,以只争朝夕的创业劲头和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器,以载物。将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首当其冲的,是谋划创新载体的布局,回应“在哪里创新”。
紧随“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推进,成都提出计划打造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M个集聚区及N个专业特色区,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以“3+M+N”总体布局的思路升级载体孵化能力,系统优化政策、金融、人才、服务等创新创业生态。
在成都,这样的命题,是一个从深层次破冰的深远谋略。它关联的,实为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的创新创业摆位与布局,如何以载体之基承载城市创新空间转型升级的宏观思考。同时,也是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建设西部科技中心,支撑“第一动力”向城市空间转型升级的战略跃升。
关键词: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
载体之基承载转型之实
双创“引领区”引诺奖得主、院士们当“蓉漂”
“既然落户‘引领区’,它与生俱来就承担了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的责任,这里将打造拥有完整生态产业链的世界生物医学材料中心。”2月6日,在四川大学见到国际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他正忙着筹备手上的研发课题,在诸多“忙”之中,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则是案头推进的工作之一。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位于“3+M+N”之中,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的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这个在“引领区”谋划建设的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瞄准打造世界生物医学材料中心。
作为3个“引领区”之一的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透过“创业天府·菁蓉汇”城市创业品牌的持续发力,不可谓不强韧。去年3月,“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的生物医药专场活动上,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杰克·邵斯达克,在蓉共建的邵斯达克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将在此打造全球大核酸产业链最健全的区域。“‘创业天府·菁蓉汇’的创业品牌,不仅属于年轻的创业者,它也属于有着创新热情的科学家们。”走上“创业天府·菁蓉汇”专场活动,杰克·邵斯达克莞尔道,自己也是一个新“蓉漂”。
2016年8月30日,成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一体两翼”共建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启动。当天,一个“高智商”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北航创新研究院,也宣布正式落定“3+M+N”之中,3个“引领区”之一的成都科学城。北航创新研究院从签约之日,就尽显其后劲发力的强韧——研究院签约之时,一次性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徐惠彬、刘大响、王华明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江雷6位院士常驻,这在成都“引智”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成都的城市地图上,找不到“菁蓉镇”的名字,它的地域坐标定位于郫都区德源镇。但在成都双创地图上,菁蓉镇却是“3+M+N”总体布局的“引领区”之一。从企业“蓝领”居住地,嬗变为创业“蓉漂”聚集地,“空置宿舍巧变创客空间,好比新经济借壳传统产业‘上市’。”2月6日,郫都区对外发布,将从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等六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每年投入5亿元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此外,郫都区还将借鉴硅谷和上海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外籍人士“双创签证”制度,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进行探索改革。
关键词:M个集聚区
共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区
构建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先行先试区域
“上午与深交所那边对接我们接下来的合作,中午约了创业谷的两个项目交流投融资,下午还得对接其他准入驻项目……”新春大假后的首个工作日,环交大菁蓉创业谷负责人邵世伟的时间表,已是满满当当。邵世伟所在的环交大菁蓉创业谷,位于“环交大智慧城”核心的西南交大校园内,去年5月正式开街以来,如今已入驻各类知名孵化器及机构4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研究院、创业黑马、光谷咖啡、创客街、创客邦、柴火空间……长长入驻名单之中,国内多个知名创业平台已悉数在此聚集。
“环交大菁蓉创业谷谋划之初,就构建了缜密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我们还有一个明晰的方向,就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区,为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搭建转化平台。”邵世伟所言的“科技成果转化区”,以及创业谷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区域,是成都探索校地协同创新和“三权”改革的先行地。
深入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3+M+N”总体布局加快以载体之基承载城市创新空间转型升级,同时,“3+M+N”的创新创业版图,也正在成都全面改革创新,成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域。而在“3+M+N”总体布局的M个集聚区之中,“环交大智慧城”正是城市创新创业“一盘棋”之中的核心一“子”。其探索的核心,就是基于“3+M+N”总体布局,探索共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区,鼓励高校院所利用校院内或周边存量土地、楼宇等资源,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模式,与地方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等科技成果转化区,培育创新创业群落。
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放眼“3+M+N”总体布局,今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新区签署共建人才交流与合作基地,启动创智项目、创客项目遴选,这是继双方构建以“一校一带”为核心的环电子科技大学成果转化产业带之后,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实践的再度深化;整合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家底”,曾经的“电脑一条街”磨子桥转型升级,构建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和知识经济圈,2万平方米正式交付,逾200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入驻,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涅槃新生;去年底,双流区先后与电子科大、香港城大等7所高校签订协议共建“研究院+产业园”,共同打造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政府投入4.4亿元建设及研究院运营资金,“撬动”了各高校投入产业园建设资金30.5亿元。其中,正式投运的电子科大成都研究院,成功实现西部首例校地共建机构早期投资股权转让……以载体之基承载城市创新空间的转型升级,进而支撑一座城市能集聚、激活创新资源要素向需求的流动,“3+M+N”总体布局的创新创业版图,铺陈开来,正是成都谋划“在哪里创新”这一命题的深远布局。
关键词:N个专业特色区
打造“成都味”双创品牌集群
“3+M+N”双创载体格局初步形成
北有创业咖啡,南有创业茶馆。2015年9月,在距离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一步之遥的肯德尔中心,“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在距离成都万里之外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叙”,在数十位“蓉漂”创业者与当地创新创业者之间展开。“蓉漂”遇见“美漂”,我市首场海外菁蓉创享会有“言”有味。
当日,我省首个布局海外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蓉创茶馆”,设在美国波士顿。一碗“很成都”的创业盖碗茶,茶香“漂”万里。如今,“蓉创茶馆(波士顿)”旗下创投基金投资的多个海外创业项目表现不俗,其投资的TVision项目摘得2015mass challenge金奖。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到成都创新创业之中,仅去年,各类新建孵化器申报就近百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成都挂牌孵化器的总数为2013年的8.7倍,截至去年底,我市已建成双创载体231家(国家级53家),总面积达1603万平方米。其中,诸如“蓉创茶馆”“明堂”这样的“成都味”专业特色众创空间,已成为具有成都创新创业符号的众创空间城市品牌,而它们,正是“3+M+N”总体布局之中,成都双创打造N个专业特色区的“特色”名片。
在成都,大大小小的文创中心并不稀奇,但将文创产业园开在市井民居之中的,坐落奎星楼街55号的明堂文创中心,可谓是众创空间中的独有一味。现在,这里每年都会聚集500多位艺术家,举办超过150场的活动,举办的艺术节总能超过10万人参加。据“明堂”创始人于侃透露,眼下,“明堂”物理空间上已集聚30多个工作室,共享平台已形成全球300多个工作室聚集,主要分布领域为独立音乐、独立电影及其他艺术等。
去年12月3日,由中关村发展集团、软通动力信息技术共同出资打造的中关村领创空间落子成都。当日,在成华区揭牌的成都创新中心也成为了中关村领创空间在西南地区打造的首个创新中心。几个月过去了,位于成华区双林路251号十一科技广场A座,建筑面积5466平方米的中关村领创空间建设已日见雏形,今年4月将投入运营……今年,在初步形成“3+M+N”双创载体格局之中,市科技局将持续提升“3+M+N”双创载体孵化功能,激活资源、集聚要素、强化保障、营造环境,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毫不动摇地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拓新前行。
原标题:在哪里创新? 推动城市空间转型“3+M+N”双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