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门上,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幼矩先生题匾篆书\\\"心园\\\"。
贺麟故居占地19.74亩,有大小房屋80多间,为土墙青瓦的三重四合院落,以土木结构为主。
当我们与大自然接近时,我们精神上感到潇洒超脱。当我们回到老家时,我们心理上感到一种安顿归宿。
——贺麟《文化与人生·论假私济公》
一栋祖传的老宅常常就是一个家族情感维系的纽带。而今,城市化建设风驰电掣般地行进,让老建筑见证一个人的出生、成长乃至成人成家、子孙满堂的机会变得越来越稀缺。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的镇民贺增秀,则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
今年46岁的贺增秀,在一栋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出生、成长。直到今天她还在悉心照料着老宅的一切,就像照顾一位亲切的长辈。因为她知道,这栋老宅见证的不仅仅是她的人生,更有被誉为“东方黑格尔”的贺麟的少年时光。
故居全部是以土木结构为主,窗户的雕花清新精美。
贺麟先生父亲贺明真肖像。
贺麟开蒙私塾犹在
考入清华师从梁启超等大师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老宅,位于金堂县五凤镇杨柳湾村,大门高高挂着“心园”牌匾,彰显着这里曾经是“新心学”创立者贺麟先生的故居。“新心学”,被认为是中国的陆王心学与西方的新黑格尔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贺麟也因此被称作是“在中西之间点燃思想火焰”的人。
走进贺麟故居之后就会发现,贺麟成为那个架起中西哲学沟通桥梁的人,几乎是一种必然。
贺麟,字自昭,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和翻译家之一,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五凤镇的贺家老宅。在那里,贺麟度过了童年、少年。
2010年金堂县当地政府和贺麟亲属共同修复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贺家老宅,一代哲学巨擘的少年时光重新浮现在人们眼前。
贺麟的曾祖父为清道光贡生,祖父为咸丰朝监生,其父贺明真为当地学董。在当时贺家就以书香门第远近知名,还拥有自己的私塾,是典型的清代川西乡绅。
从贺麟故居“二朝门”拾阶而上,登上平坦的院坝,右转穿过贺麟父母居住的房间,就能看见贺家的私塾,贺麟8岁时开蒙就是在这里。
贺麟的四弟贺蕴章曾经回忆,大哥贺麟8岁入私塾读书时,父亲就教他读《朱子语类》、《传习录》。祖父贺学从也会亲自过问大哥的学业,哪怕后来贺麟随姑太到镇上读小学,在学校作的文章祖父也要亲自过目,每次考试的诗文,都要贺麟背给他听。祖父还常常要求贺麟讲述学校里的种种人、事、物,以锻炼贺麟的口才与思路。
贺家一直以“诗书传家”为训,全家上下都对办学十分热衷。在当地,贺氏先后兴办了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五凤乡高小国民学校,不仅对族内子弟谆谆教诲,也改善了五凤乡中子弟读书的条件。贺学从还常常教诲贺麟的父亲贺明真:“宦场乃虚体面,为人当有实学”。
家族里耳濡目染的儒学教育,使得贺麟后来到成都石室中学求学时,也是主学宋明理学,更是全校唯二能把古文写通的两个人之一。从后来贺麟的学术方向和思想特征来看,童年时在自家私塾所接受的教育确实对他影响深远。
1919年贺麟考入清华大学,先后从师于梁启超、梁漱溟等国学大师,其处女作《戴东原研究指南》以及《博大精深的焦理堂》,就是在梁启超的指导下完成的国学研究领域的文章。贺麟后来在论文里也说自己“从小深受儒家熏陶”,“特别感兴趣的是宋明理学”,甚至坦承自己思想的深远来源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儒家思想。
原标题:金堂乡绅贺氏 百年前立下奖学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