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店员都是残障人士 “第二人生咖啡馆”迎来“二次人生”

2017-02-26 08:0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店里销售的智残障人士制作的手工艺品

在武侯区金楠天街步行街一楼,“第二人生公益咖啡”曾十分火热,咖啡馆里工作的店员都是智力障碍或是自闭症患者,老板张瑗这个“90后”和她的店员们,一度广受媒体聚焦。

然而,保持了长达半年的持续亏损后,“第二人生”连日常的水电费都承担不起了,咬牙坚持的张瑗也很焦虑,因为亏损就意味着员工们没有收入,让他们自力更生、有尊严地过上普通人生活的愿望更是遥不可及。然而一次偶然、意外的转型,咖啡馆“活”了。

“前世” 步履维艰

换了三个店址 开业就入不敷出

“第二人生”咖啡馆,曾经换了三个店址。

第一次开店,辞去品酒师工作的张瑗自掏腰包在三圣乡开了一家小店。起因是她在当志愿者陪伴照顾自闭症、脑瘫儿童时,意识到社会对自闭症、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认识和包容度不够,离开特殊学校后,他们很难像其他肢体残障的孩子一样找到工作。“开一个庇护性的咖啡馆,培养他们的工作意识。”这是张瑗的初衷。

张瑗与武侯区的爱心组织善工家园联合,接了四五个轻度心智障碍的孩子,从门迎接待、点单服务、咖啡制作一点一点地训练。2015年5月,“第二人生”搬到了武侯区残联大厅一楼,9月,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到店参观,“第二人生”模式得到肯定。

2015年11月,在武侯区残联的支持下,“第二人生”第三次选址金楠天街。没有钱请装修队,自己背砖头、水泥砌成吧台,桌椅、柜子来自附近关门的面馆、奶茶店,足足用了3个多月,2016年才正式开业。

在善工家园的专业职业重塑指导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来这里实训,培养他们获得找工作和稳定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咖啡馆盈利的一部分会作为他们的工资。但是,没有顾客,有时候甚至一天卖不出一杯咖啡,从开业起就入不敷出。很长一段时间里,张瑗过得捉襟见肘,最“落魄”的时候,全身上下仅剩200元钱。

“今生” 意外转机

做牛轧糖 孩子们有了用武之地

半年后,转机来得有些小意外。一家爱心企业为咖啡馆送来了一大批奶粉,一天,在咖啡店培训得最久的店长小淞,叫住着急出门的张瑗,递给她一袋自学做的牛轧糖,让张瑗带在身上。“要不,我们做牛轧糖卖吧?”看见朋友们都说好吃,眼睛一亮的张瑗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因为有着自闭症特有的“固执”特质,小淞试验改良了很多网上的方法,用闲置的奶粉,做了一批牛轧糖。没想到的是,不但糖很受欢迎,而且小淞设计的大红公鸡喜庆的包装盒也很受欢迎。“糖卖出去了,竟然赚钱了。”

于是,咖啡馆的后部,被改造成了一个加工坊,糖、花生、黄油融进奶粉里熬成团状,平铺在方盘里,放上蔓越莓,冷藏变硬后切块包装。小淞的脑袋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一个一个地把蔓越莓放整齐,不是为了美观,这个声音,叫做强迫症。

张瑗说,心智障碍的孩子,性格缺陷让学习、理解、沟通能力缺乏,自闭、胆怯、自卑,与人交流是一道非常难逾越的坎。然而手工就有些不一样了。小天能在木质书签的打孔机前坐一天,重复打孔、穿流苏的工作毫不厌倦,不是因为努力认真,而是刻板行为。什么是刻板行为?据张瑗介绍说,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的孩子,理解能力单一,但对指令的服从度很高。小风负责接待客人,有一天,他给同一个客人端了不同的7杯水,就因为客人在店里换了7个位置,因为“客人一坐下来,就要倒水”的指令是老师给的。

而这种“刻板行为”,在咖啡店转型时,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没学会做咖啡的洁妹儿,牛轧糖纸盒是叠得最好的。

未来 扩大生产

让孩子和普通人一样 靠双手活下去

牛轧糖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去年春节,通过微店和线下订单,“第二人生”卖出了3000盒牛轧糖,其中2000盒来自企业订购,1000盒是零散的网络客户。

“下一步,可能我们会把咖啡馆关了,重新找个地方或是再租一间门面扩大生产和销售。”张瑗说,“第二人生”陆续接收了20个左右的低度中度心智障碍的孩子培训。现在,“第二人生”可不是只有牛轧糖。干花贴成的台灯、手工首饰、书签、笔记本、私人定制,这些文创产品的创意来自张瑗的男友兼合作伙伴老付——这个手工艺人负责教孩子们压花、制作。

22日,有人上门寻求淘宝合作,这也是“第二人生”以后的方向。给孩子们一份工作,他们的第二人生,其实就是能够和普通人一样:有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原标题:不坐等爱心上门 靠自己真心创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