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二:
屋顶配备雨水收集系统
无需人工能源可满足水、电需求
这么大的建筑,需要耗费多少能源?
事实上,这个庞然大物是一座“绿色建筑”。
据了解,博览城项目一期工程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有效减少了对水、电等能源的需求。
场馆的屋顶设计为16层铝制金属外表,多层的屋面不仅具备节能、保温、通风、收集雨水以二次利用等功能,被收集起来的雨水还可用作冲厕、绿化及消防回收水。
场馆的屋檐是延伸出墙体的,有效减少了来自太阳的热量摄取,屋顶北向的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因此,哪怕不使用人工能源,也能满足布展的照明需要。
展示厅内的可调节门窗,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全部畅通。高效的LED灯及按需求控制的通风设备系统用于控制室内环境。
“为了响应成都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我们约有21.5万平米的室外展场、广场及室外停车场, 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据悉,这样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同时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亮点三:
抗八级强震设计
可成为大型避难场所
抗震设计是博览城的另一设计亮点。
成都位于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附近,防患于未然,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是否能经得起地震考验?
“展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余德浩告诉记者,展馆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四川省内专家进行了专项评审,可成为地震灾害时的大型容纳避难场所。
据介绍,为了增强场馆抗震性能,整个展馆所用的钢材强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温性和可焊性等特点。
为了满足抗震要求,施工人员在钢构件的节点部位特别作了加厚处理,杆件的联结方式一律为焊接,用以增加结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同时,还给所有钢柱脚增加了底座和铆钉,这样一来,柱脚就被牢牢地铆在了混凝土中。
亮点四:
国内首个大规模展馆与公路隧道穿插建设
博览城项目一期工程,大规模展馆与青岛路下穿博览城隧道穿插建设。
这是国内首个大规模展馆与公路隧道穿插建设项目,该项施工也是我国大型展馆与隧道穿插建设的先例。
下穿隧道是从B、C展馆的垂直面穿插而过。整个布局为:上方为展厅,中间为下穿隧道,下方为B、C馆展厅的下穿隧道,该隧道的功能是用作展厅地下停车场与展馆相连的通道。
据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因为下穿隧道的穿插,使得连接通道的基坑深度达8米以上,必须采用深基坑的支护措施,该措施增加了施工难度,且工序繁琐。
“当然难度最大的是在这个没有柱子支撑的大型空间,搭建硕大的屋顶。” 余德浩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多功能展厅需要将1170吨的网架整体吊装,最终他们经过验算后,选取了桁架上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作为吊点,在保证安全、平衡、省力的条件下,采用双机抬吊的方式,耗时4小时才整体吊装到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燃岸
原标题:天府新区巨型地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6月启用 馆内无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