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四川民间图书馆这样“长大”

2017-03-03 08:17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大邑新场古镇图书馆 

非凡的梦想,由一群平凡的人开始——

2月15日至17日,几位青年建筑师来到位于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的“3+2读书荟”明月书馆,为当地村民开展关于如何进行乡村建造、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的三场讲座。这是“3+2读书荟”在明月村打造的“明月夜校”系列活动之一。

2012年,5位爱书人在成都市大邑县共同发起捐赠了一个民间公益图书馆,取名为“3+2读书荟”。经过近5年的发展,如今已建起8个分馆和32个流动书屋,覆盖成都、雅安等地,是四川最大的一个民办公益图书馆。除了为群众提供免费阅读之外,图书馆还整合资源,举办公益课堂、乡村营造等活动,成为乡村阅读的一个暖心小家。

A

分享阅读乐趣

爱书人发起民间图书馆

2012年,在成都大邑从事文化创意的李敏和几位爱书人,希望拿出自己珍藏的图书,共同发起成立一个民间图书馆,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让更多人体会阅读的乐趣,在乡村地区推广悦读。因为发起人是3名女士和2名男士,便取名为“3+2读书荟”。

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纷纷把自己珍藏的书送了过去。当地一位企业家,将自己的一处商铺廉价出租给他们,在大邑新场古镇,一个宽敞明亮又温馨暖人的民间图书馆建起来了——大约700平方米的面积,摆放着沙发、桌椅,所有人都可以随便取阅馆内图书。

与普通图书不同,这些书都是捐书人的珍藏和推荐。“没想到在一个偏远的乡镇,居然有这样的民间图书馆。”胡燕琴听朋友的介绍,第一次到大邑,就爱上了读书荟,还积极把它介绍给朋友。她的一位老年朋友,还托她将自己保存多年的46本书送到大邑。

其“互助式公益”的理念,得到崔永元、杨红樱、樊建川等文化界人士的支持,他们也给“3+2读书荟”捐赠了不少图书。杨红樱还亲自到“3+2读书荟”邛崃分馆——临邛丝路书馆捐赠千余册图书,并设立“杨红樱儿童专柜”。

明月讲堂 

B

互助式公益

志愿者推动书馆发展

在成都市文化馆一角,设置着一个“3+2读书荟”书馆,里面摆放着几千册图书。2月21日,天气寒冷,几个读书人在这里一坐就是大半天。“现在读书荟藏书达到8万多册,绝大部分是由爱心人士以及爱心企业等捐赠的。”“3+2读书荟”执行长邓宗源说。

一位居住在成都名叫康亦德的小朋友,不仅喜欢到“3+2读书荟”成都书馆看书,还陆陆续续地将自己最爱的50多本书捐赠给“3+2读书荟”。大邑县新场古镇书馆一套珍藏版《沫若文集》,则是一位80多岁的程大爷在对读书荟实地考察后捐出的。还有一位刘老先生,把家里多年珍藏的一套线装《旧唐书》捐了出来,成为书馆的镇馆之宝。除了成都的读者,还有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读者,专门选购了图书快递过来。

而“3+2读书荟”的运营和发展,则基本靠大量志愿者完成。邓宗源告诉记者,现在正式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已有280多名,他们从这项公益活动中受益,同时为别人服务。

1988年出生的邓宗源是大邑人,原本在外地从事机械类工作。2015年,他回到家乡,先是到“3+2读书荟”看书,然后成为一名志愿者。后来,他干脆辞了职,成为专职员工。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他现已是整个读书荟工作的具体执行负责人。

一名叫梁冰的建筑设计师,读书荟一有新馆开设,他就主动承担起免费设计工作。他的设计风格简洁而温馨,让走进书馆的人,都想在这里静静地坐一坐,度过与书为伴的时光。而鲜颖,从“3+2读书荟”成立之初就加入志愿者团队,承担起微博运营工作,把书馆里的图书封面、赠语等全部拍下来精心编排后发布出去。

“那个下午,那个周末,仿佛在昨天,其实已久远,时间可以沉淀,也可以证明,一群追梦的人,一个有爱有理想的地方,他们在验证,非凡的梦想,由一群平凡的人开始……”志愿者高艺超,专门为读书荟志愿者写了一首小诗《志愿者》。

原标题:民间图书馆这样长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