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津县的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装车间。 廖学林 摄
热潮下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产业——
锦城观察
【编者按】
“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全国两会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
其中的关键词“铁路建设投资”“轨道交通”,无疑戳中了成都的兴奋点。
从首列“成都造”地铁列车下线,到“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跑出“成都速度”;从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到总长约2450公里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蓝图”,近年来,成都追逐轨道交通产业的抱负不断升级。《政府工作报告》给这份抱负插上了翅膀。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该如何升级?记者采访相关人士,做了一次深度解析。
3月7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投资额最大的PPP项目“诞生”于成都——成都市建委与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协议》,预估初始投资总额约347亿元。
社会资本的加入将加速地铁18号线建设。今年成都有13条地铁、400公里线路同时在建,创历史新高。加速成网的地铁、飞跑的列车,不仅承载着市民的期盼,还将牵引一个产业的腾飞。
2013年,首列“成都造”地铁列车正式下线;2015年,地铁3号线列车在成都北车有限公司成功试跑……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正面向“千亿级”疾驰。
尽管在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及综合研发能力上,成都已暂居全国第二,但要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保持甚至扩大领先优势,成都还需在几个关键点上继续发力。
a
向外拓展市场——
确保“吃饱”
到2025年末,成都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规模不少于1000公里,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6000亿元,仅列车采购就将达到5000辆以上——“蓝图”美好,但实现以前,成都轨道交通企业暂时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随着新都、新津两个整车制造基地建成投产,成都市已经形成年产整车2000辆以上的制造能力。“但目前成都市域内的整车市场暂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我们鼓励企业积极向外拓展市场。”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6000公里,因此,国内市场乃至海外市场都大有潜力。
市场面前,企业的自发行动往往更快一步。
“武汉光谷的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全部采用了我们子公司生产的超级电容设备。”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胡基士介绍,公司的超级电容产品目前已远销白俄罗斯、保加利亚、以色列、伊朗等地,而公司的另一个拳头产品——“嵌入式连续支撑无砟轨道系统”也已在国内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大展身手,在轨道交通领域,有效树立了“成都造”品牌形象。
为了进一步拓展俄语国家市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还在白俄罗斯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建设超级电容项目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超级电容器工厂、现代有轨电车等产品生产线,预计年内投入运营。
政府助力也正积极跟上。“我们正在加强与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主办方对接合作,今年我们自己也会筹备举办高水平轨道交通论坛和产业博览会。”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部门正在积极制定扶持轨道交通产业的专项政策,其中就有专门的“走出去”扶持条款。
b
提高本地配套——
助力“壮大”
去年3月,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龙头生产企业今创集团与成都市新都区签约,拟投资8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在新都区建轨道交通、配套产品生产基地。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于本月下旬开工。
今创集团是中国中车公司的长期供应商,它的进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直接为两大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成都本地企业基本没有,而成都全市轨道交通项目本地配套率也仅为30%,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和整车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完善产业链的步伐在加快。与今创一起进入的,还有4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与此同时,成都市正在全面梳理该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缺失环节,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吸引力,着力引进牵引系统、信号系统、转向架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项目落户成都。
引进来的同时,成都也将鼓励本地企业瞄准该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和整车制造企业配套需求,通过技术改造、新建项目等方式丰富产品门类、优化产品质量,以此获得配套能力和资格。
综合两方面,成都制定出了轨道交通产业链配套企业汇总表,将锁定的向外招引、本地培育目标一一列出。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被纳入可以“扩大配套范围”的本地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的屏蔽门系统、售检票系统已经用在了成都地铁1、2号线上。
c
追逐“新制式”——
加速“领跑”
要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中不断保持“领跑”优势,除了加速奔跑外,还要抬头看清前方路线的变化。
在去年举办的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讨班的院士沙龙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这样判断:未来的轨道交通将进行颠覆式创新,新制式轨道交通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主要包括现代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空铁、悬挂式单轨等。
呼应专家观点,《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四川造”新型制式轨道交通系统在国内外推广取得成效。
而实现全省目标,成都将担纲主力。
目前,位于新津县的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已经建成进入调试阶段,另有2条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也在抓紧建设;去年11月,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也在成都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悬挂式空铁技术的国家。
对于“新制式”领域的抢占,胡基士认为,成都占据了部分先机,“成都在现代有轨电车、第二代磁悬浮列车技术等方面具备引领优势,尤其是在有轨电车上,成都已具备多项在全国领先的核心技术。”
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正在积极规划中低速磁悬浮、空轨、市域快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示范线。
原标题:“成都号”列车开往“千亿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