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成为成都各界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成都正按照“独立成市”的标准,优化完善由都市核心区、卫星城、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加快构建“双核一区、三带多网”的市域空间结构,加快构筑“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成都要加快构筑“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这与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对城市群的看法不谋而合。
“城市群是今后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形态,城市群一定会在产业、交通上互联互通,还有在公共服务上同城化,它会是一个协作发展的群体。”黄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的规划时,将会把这部分内容落实进去。”黄艳认为,城市群是防止城市“摊大饼”的一个方式。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群体发展,“别让一个城市往外摊,它一定要跟旁边的城市或者县协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此次编制新总规工作,就突出了“城市规划的区域统筹作用,打破成都市传统的单核集聚发展模式”,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更大区域尺度重构,将成都及周边地市州统筹考虑,构筑网络化的大都市区,实现各城市间1小时互通互达。
当前,成都正在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加快实现地铁“650+”目标。
“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是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罗霞认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城市内部肯定要有大容量的现代化绿色交通体系支撑。
轨道交通建设也是成都“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她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需要强大的交通来连接,“强大的交通,一个就是私人小汽车,一个就是公共交通,我们要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就是骨干。”
她还建议,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对换乘站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精准预测客流,优化换乘设置,可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客流分析预测技术结合,进行精准的客流信息采集和预测,为科学规划建设及运营提供支撑。此外,还需在慎重考虑换乘站对整个网络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其选址、规模、空间布局等协调问题,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既要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慢行交通的接驳设置,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也要考虑P+R(停车换乘)等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衔接模式。”
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原标题:城市群是防止城市“摊大饼”的一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