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月底,小婷都会到四川省人民医院,亲手将200元钱交到该院儿科副主任、慈善办主任周晨燕手中,这笔钱,会定向用于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的治疗。
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脸有些胖乎乎、笑起来十分阳光的小姑娘,和白血病病魔斗争了5年。而她的弟弟超超2岁时,也患上了白血病。幸运的是,姐弟俩都得到了热心人帮助,双双成功停药、接受骨髓移植手术。
现在,每月仅有2000元左右收入的小婷拿出200元,捐赠到四川省慈善总会下设的“晨燕爱心基金”,用作白血病患儿治疗费用,已经坚持了近一年。
病魔来袭:
姐弟先后患白血病 获好心人帮助
从9岁到14岁,小婷和白血病抗争了差不多5年。
小婷出生在简阳市一个普通家庭。2009年,不到10岁的她突然流起了鼻血,怎么都止不住,后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0年,发现脑白,又诊断为中枢神经白血病。从此,打针吃药,成了小婷生活的常态,父母四处筹钱,前后花了60多万,她才慢慢地停药、稳定。
2013年1月,弟弟超超出生。“婷婷的情况控制住了,因为姐妹/弟移植配型的几率高,医生建议我们生个二胎。”小婷的妈妈付大姐说,想让超超长大了照顾姐姐。
超超2岁时,检查发现有些贫血。因为小婷曾患白血病,付大姐的心咯噔了一下,她带着儿子做了详细检查,结果证实超超也患上了白血病,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至少面临50万医疗费。
刚治好了姐姐,巨额欠债还没还清,弟弟又患病,对付大姐一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周晨燕的奔走和“晨燕爱心基金”的帮助下,许多好心人向超超一家伸出了援手。“有很多自家孩子也是白血病患者的叔叔阿姨,都来帮我们,给弟弟捐钱。”小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位好心的阿姨为弟弟付了1万元药费,她的孩子也是白血病患儿;有叔叔送来了钱,没留名字就悄悄走了……
去年4月15日,成功在中华骨髓库配型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超超出仓了,病情得到了控制,逐渐好转起来。
她的回报:
每月捐200元 已坚持近一年
每到月底,小婷都会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去找“周阿姨”,亲手把200元钱交到她手里,这笔钱,会作为贫困家庭白血病孩子的治疗费用。拿出自己挣的一部分钱捐给其他小朋友做治疗费,她已坚持近一年,第一次是在2016年5月弟弟做移植手术后。
弟弟生病后,懂事的小婷因治病落下太多课程,后来主动辍学,在外摆摊卖玩具,想减轻家里的负担。“有时一天能卖几十块钱,有时候没人问。”小婷说,后来,她一边帮妈妈照顾弟弟,一边帮同病房的家属捎些口罩,看到很多家庭像自己家一样在为治疗费发愁,因此只象征性地收点跑腿费,“一个月最多几百块。”小婷要把自己挣的钱捐给“晨燕基金”,妈妈很支持。“有时候不够200元,就多跑几家医院,凑够了再送去。”
小婷觉得,自己跟弟弟生病时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自己有了一点能力,也能去帮助别人了。每到休息日,或是医院有公益活动,她都主动去帮忙。
现在,每天早上7点半,小婷就要出门,骑自行车到美容店上班,一直要到晚上7点半才回家,每月工资1000多元~2000元。付大姐告诉记者,小婷说只要自己活着,(捐钱)这个事就要一直做下去。
感恩的心:
父母记下每笔好心捐助 “不能忘”
今年4月15日,是超超接受骨髓移植一周年的日子。前不久,付大姐特意把超超的“生日”,从1月底改成4月15日,“想要他以后晓得,他的生命是别人给的,取个重生日的意思。”
这一年,尽管超超每周仍需要回医院打针、复诊,但做完手术的他病情好转,会在家里唱歌,会跟姐姐玩闹,再也不是那个危在旦夕的孩子。面对给孩子治病借下的债,付大姐夫妇外出打工,正在一点点地还。
两个孩子走出“鬼门关”,松了一口气的付大姐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找到为超超捐献骨髓的那个年轻人。当时,她只偶然知道对方是个20多岁的小伙,其他信息一无所知。为此,她特意找到红十字会,“想让超超真心实意地给他磕个头,表示感谢,是他给了超超新生命。”
但根据捐献政策,双方信息是保密的。“如果不能的话,就托红十字会转达一封感谢信,也不能打扰他的生活。”付大姐说。因姐弟俩相继患病,巨大的压力和悲伤让她精神有些不支,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但每一笔钱,她都仔仔细细地记在本子上,“不能忘。”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原标题:姐姐长大后 每月捐200元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