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6月8日,中科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还在感受2017创交会的余热:“我们还在不断地接到询问手术机器人进展或是洽谈合作的电话。”
更能展现博恩思手术机器人“热力”的直观事件,来自于近期该公司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
2016年,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访问科学家李耀在成都高新区创立博恩思。这个年轻的公司希望:让自己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在未来成为医生安全、可靠的“伙伴”,并带动成都的人工智能医学领域向前发展。
在2017创交会上亮相的手术机器人,是他们朝向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让医生坐着做手术
在一些大热的医疗剧中,已经可以看到类似手术机器人的“身影”:在手术台前,一台机器以微创的方式进入人体,医生在人体外操作这台机器,最终完成手术。
根据博恩思工作人员的介绍,比起传统手术方式,微创型的手术机器人精度更高、创口小、操作速度更快,可以实现边切割边止血,“做完手术体内干净,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的主流,处于“一家独大”垄断地位。博恩思希望研发自己的微创手术机器人,打破垄断,实现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便宜。“达芬奇机器人是全科机器人,因此大而全,没有专注于某个领域。我们的手术机器人在设计之初就以专科化为理念,重点关注腹腔镜外科。”
不仅如此,李耀还有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让医生实现“坐着手术”。他解释,医生完成一台手术,可能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有的手术时间还会更长,“而且在手术全过程里,医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手里的手术刀不能有一丝抖动,我们希望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能为医生改变这样一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根据6月8日博恩思提供的最新消息,目前,该公司的手术机器人样机正在进行整体性能测试。
手术机器人研发基地明年投用
除了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就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展开合作外,博恩思还与三四家海外医院达成了合作关系。
“两年内,博恩思的手术机器人要完成‘充当医生好助手’的阶段性目标。”李耀介绍,在这个阶段,手术机器人要根据医生下达的“指令”协助操作,让原本需要“5个医生做6个小时”的手术,提效到“3个医生2小时完成”。而远期目标,则是要更加“人工智能化”,即通过不断学习,能做到在手术中自动完成一些步骤,成为医生的安全、可靠的“伙伴”。
与此同时,博恩思还在大力推动成都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上努力。
在今年2月28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博恩思与成都高新区签约,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立博恩思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基地,用于前瞻性创新研发。“这将加快博恩思的产业布局,建立包括医学机器人、智能诊断、AR/VR医学、医学大数据等的国际人工智能医学产业集群,并带动相关产业在成都的聚集和发展。”李耀介绍,预计明年8月,这个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基地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而将公司和基地都选址成都,李耀说,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成都人,“从全国范围来看,明确集中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的地方较少,四川和成都走在了前面,因此这里也是我最理想的创业选择。”
李耀表示,未来公司会在北京、上海设立分部,“但总部一定是成都”。
□本报记者 冉倩婷
原标题:“成都造”手术机器人解放医生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