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现场吸引了不少观众
昨日,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进入第四天。这几日,糖塑、传统织造技艺、木版年画、面塑连同刺绣的竞技场面吸引了数万人次现场观看,而网络直播观看的数据更堪称震撼:4天时间,收看量突破600万人次!线上作品展点击破100万,投票破200万。
本次竞技展大赛工作部部长、成都市文化馆馆长王健说,通过竞技吸引了巨大的关注度,借助周密的组织和安排,让非遗展示生动起来、高级起来,“这是历届非遗节不能比拟的新突破。”
精彩好看
47位绣娘、绣工同场竞技
昨天的竞技进入到刺绣项目。全国47位擅长不同绣艺的“绣娘”、绣工同台竞技,场面火爆。据悉,竞技共分传统织造技艺、木版年画、面塑、糖塑、刺绣、银器制作、竹编、雕刻(木雕)和盆景制作技艺等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地推荐和全国网络海选出的新生代传承人作为竞技对象。
之所以选择“新生代”,是因为“他们更需要舞台展示,他们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中坚力量。”
京绣艺人刘树敏从事这门贵气厚重的绣艺已经32年了,他说自己参与竞技是抱着交流展示的目的来的,“看到观众很踊跃,大家竞技状态也上来了,传统技艺有了新鲜关注。”
一举多得
通过竞技获得巨大关注
王健介绍说,非遗不分高下,采用竞技方式之前大赛部确有担心。但几天下来,不但现场火爆,竞技者、观众、媒体一片点赞,网络关注数据也令人惊讶。“科学的规则制定让竞技更具公正性和观赏性,现场竞技评分的部分反复讨论,邀请国家级专家参与规则制定。竞技将现场竞技部分分为核心技术的传承、熟练程度、难易程度、创意呈现等几个方面考量。”
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两三位评委,他们一致的感受是:竞技展是今年非遗节最大亮点之一,完全是一场非遗传承人的“群英会”。比如之前的织造技艺竞技,把各类织造术摆在一起同台竞技,状态、过程、动作、手法、呈现效果,一应俱全,堪称一场非遗项目的活态完整展示,更是传承的生动实践。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原标题:非遗项目“打擂” 4天超600万人次网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