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都蓝”有多期盼,对“成都治霾十条”就有多关注。在成都市金沙智库首席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杜受祜看来,从过去“盼温饱”发展到如今的“盼环保”,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已经成为人民的心之所向。而此次“治霾十条”出台,不仅体现出成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定决心、铁腕治霾的态度,更体现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大理念。
那么,成都生态环境该如何实现共建共享?“首先,我们都要建立一个既紧迫又理性的认识。为何要紧迫?我们知道,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特殊性、复杂性等多种特征,治理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加快步伐,抓紧落实各项措施。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治理大气污染是个长期的过程,伦敦摘掉‘雾都’帽子花了二三十年,我们的治理工作也不会一蹴而就,这点上全社会都应该理性对待。”
同时,杜受祜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角度阐释了他的看法。对政府来说,自然是要按照方案措施,根据减排目标,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也是个重要信号,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实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此外,成都要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农村的环保状况、治理设施状况也不能忽视。
“对企业来说则是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尽管短期来看这对企业是个挑战,但长期来看却是机遇,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技术创新何尝不是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最后生态环境也是我们市民的事,我们要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自身做起,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低碳消费,坚持绿色出行,珍惜环境治理成果,毕竟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我们大家的。”杜受祜说。
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专家:共建共享成都生态环境 政府、企业、个人都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