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环保大楼顶楼的空气采样管。史晓露 摄
成都正在建设全省首个综合性的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包括在线观测实验室、大气移动观测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和外场观测实验室四个部分,可实现多手段解析污染物来源、多模式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污染防控措施效果评估等功能。
6月27日,记者从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目前,该实验室前三部分均已建成并开始运行,外场观测实验室也将于今年底建成。
功能一:解析空气污染物来源
在线观测实验室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芳邻路8号的成都环保大楼内,几根空气采样管一直延伸到顶楼。借助这些采样管,实验室内的检测设备不仅可以监测大气中的上百种项目,包括PM1、PM2.5、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还能进行污染物的来源解析,“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来自哪里。”
他进一步举例:如果监测到钾离子、氯离子的浓度增长,就可以结合污染扩散速度等因素初步判断周边是否存在焚烧秸秆的行为;而硝酸根离子浓度上涨往往意味着高峰期的开始,“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明显增大。”
大气移动观测实验室则可通过大气环境移动监测车,到成都市的区(市)县或重点区域开展工作,判断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地区的污染来源和成因。
据了解,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建立合作,为分析雾霾成因寻求智力支持。
功能二:准确预报一周空气质量
在一间机房内,记者见到了一台2米多高的超级计算机,这就是数值模拟实验室的核心所在。
实验室工程师告诉记者,输入气象数据,就可以模拟出一个气象场,再将来自工业企业、机动车和扬尘等的排放数据输入后,就能模拟出真实条件下的大气环境,“可以模拟气团的运动、迁移和转化。通过改变参数条件,可以分析雾霾的成因和发展变化。”
工程师告诉记者,成都市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发布结果,就是靠这套模拟系统提供的数值模拟预报结果的支持。目前,在这套技术支撑下,成都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在80%以上,预报时间能达到7天。去年,依托数值模拟实验室,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成都市重污染应急措施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为期一周的应急响应措施让成都的PM2.5削减约11%。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钦文介绍,下一步,实验室将对成都今年实施的“650行动”和“治霾十条”措施,进行跟踪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史晓露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原标题:成都年内建成全省首个大气科研综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