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盆地自古多开放,内陆腹地折射丝路今昔
党的十九大之后,成都市重新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以“世界眼光”定位未来城市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至2022年,全面建成区域中心城市;2035年,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2050年,迈入世界城市行列。
雄心锁定“世界城市”,很多人会心一笑之后,或许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内陆城市的条件反射。然而,仔细研究成都城市发展史,你会发现,走向世界一直以来都是这个盆地城市的深深印记。
考古专家、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介绍说,新疆和田地区出土的汉代织锦和蜀锦织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大量有关蜀锦、蜀绣、蜀杖等的文物文献,都无可质疑地证明,汉唐时期成都因大量生产丝绸等精致货品而成为北方丝绸之路的制造业和物流中心、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时至今日,成都在开放之路上又焕发出新的风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通过发达的航空业和国际铁路,无论身在世界何处,你都能发现成都的影子。
10月26日晚,一架满载成都旅客的“功夫熊猫”客机,缓缓滑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航站楼,它的下一站是美国纽约。这条飞越北极圈直达美国东海岸的航线,是成都的第104条国际航线。
据统计,2016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4600万人,一架架飞机密集起落,这座机场已然位列世界最繁忙机场第27位、国内第4位,甚至有航线已进入全球20大最繁忙航线排行榜。
而正在修建、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的天府国际机场将使成都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每天,从成都出发,出阿拉山口,沿着古丝绸之路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不断把“四川造”和“成都造”运往欧洲,同时又将欧洲的各类商品运到中国。
自2013年开行以来,稳定、省时、高效的蓉欧快铁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标志之一。俄罗斯莫斯科、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一座座欧洲城市与成都通过蓉欧快铁连在一起,今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发出713列蓉欧快铁,同时还可实现每周“去19回11”的双向稳定运行,在全国中欧班列中保持领先。
“通过蓉欧快铁进行跨国商品贸易,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三分之一,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成都国际铁路港投促中心中级主管王桂飞说。
从事平行汽车进口业务的周俊波告诉记者:“过去西南地区进口汽车需要从天津和上海海运进口,一等就是两三个月。现在,蓉欧快铁直接运输到成都只需要25天。”
开放的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机构在成都设立办事机构,经贸和文化交流成为成都对外交流的“双引擎”。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已有17家驻蓉领事机构、34个国际友好城市、28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与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
开放,历来是成都与世界对话、与友人沟通的重要方式。
据考证,生于蜀中的晚唐诗人李珣,其先祖便是隋朝来中国经商的波斯商人,他们将波斯草药引入了中国,而李珣除了写诗,更研究药学,其所著的六卷《海药本草》对《本草纲目》亦有影响。
虽然地处盆地,但成都的文化基因里从来没有“封闭”二字。
巴蜀文化学专家谭继和教授认为,所谓“盆地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外人加于成都身上的印象。封闭与落后,不是成都的主流文化,只是历史上某个或几个短暂的时期。
如今,更充分、更全面、更深度的开放,让成都在向世界的学习中成长,也让成都的成长对世界更有价值。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包容乐观孕育创新开放。
拥有历史厚度、人文温度和发展热度的成都,与共筑“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同步,正大踏步地向着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