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一张收集了近4万条地震条目的新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500万)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这是震中分布图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专家表示,有了这张图,并不能预测哪里将会发生地震,不过可以让公众认识我国地震形势,提高灾害意识。
条目对历史参数作了修正
据了解,新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500万)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出版社联合编制,已于5月初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公开资料显示,1987年8月,老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共收录中外地震6000余次。但当时并未面向社会出版发行,仅在相关业务单位等内部参考使用。
新版图以201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竖版行政区划图为底图,相较于老版图,地震目录数据截至2014年底,更具时效性,一些历史地震参数也作了新的校核与修正。
地图将为地震预报提供数据
拿到这张图怎么看?分布图以红和绿两种颜色,对公元1900年-2014年和公元1900年前两个大时间段的地震进行了标注。
据了解,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收集地震条目近4万条,包括中国国内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1969年底震级4(3/4)级以上地震,公元1970年至2014年底震级3级以上地震,中国邻区公元1900年至2014年底震级5级以上地震。同时,图中对国内大陆地区震级6级以上的地震、台湾地区和中国邻区震级7级以上的地震,均标注了震级和发震日期。
据了解,该图可以为地震科学事业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为地震预报提供地震活动图像的基础数据。
■ 追问
目前地震预测难点在哪?
地震预测为什么不过关?难在技术还是成本?陈会忠说,目前地震预测在科学上尚未突破,主要难在科学技术上。地震发生在地下,对于地壳内地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观测不到。由于地球深部不可入性,现在无法知道地震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陈会忠说,也有探测方法。著名地震学家伽利津就说过,地震是照亮地下的明灯,正是依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我们才探测到地球内部结构。就像医学CT探测人体内一样。可以通过人工制造地震波,来探测监测地下构造。但是,一次深部探测得到当时的一个地下构造剖面,下一次探测可能在十几年以后。这中间的变化,你不知道。所以,难就难在目前无法动态跟踪地下状态。
他举例,这类似人体拍X光查肿瘤,一年检查一次身体,有一次发现了肿瘤,但中间肿瘤究竟是如何发生和演变的,就观测不到。地球科学家目前也在想办法把地下动态监视起来,各国地震学家都在朝这方面努力。但是需要长时间的艰苦探测、实验、积累和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预测和预报科学也在不断进步。
原标题:没在地震多发点就安全?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