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
3谈热点
“演艺圈”对毒品认识不够
京华时报:从去年以来,明星吸毒被曝光的似乎特别多,是不是对他们有重点关注?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近期演艺人员涉毒案件频发,实际上并非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而是演艺人员自身不严格自律、沾染毒品的必然结果。当公安机关查处打击力度加大,发动群众举报涉毒线索,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大量的隐性吸毒人员就容易被排查发现。而明星和公众人物知名度高,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网民炒作的热点,一旦涉毒被抓,各级各类媒体便会铺天盖地报道,社会影响大。另外就是演艺人士圈子里的确对合成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比如不上瘾、能减肥、激发创作灵感等,或者被诱惑等,对这些人的针对性宣传不够。
京华时报:明星吸毒的负面影响是不是更恶劣?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影响力远远超过常人,他们的行为也备受关注。演艺人员涉毒,损害的不仅是自身的声誉与前途,同样挫伤了公众的信任与爱护,更危险的是,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甚至直接影响所谓“粉丝”群体的价值判断,模糊青少年是非观,影响粉丝群体的“三观”。所以,明星人物更应该洁身自好,珍惜自己的荣誉,爱护自身形象,为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粉丝做出好的表率。
京华时报:对公众人物吸毒,下一步会怎么做?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下一步演艺人士将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公安禁毒部门会加强与文化、广电、宣传等党政部门的协调,达成统一意见,对涉毒艺人严格管理,对其作品的使用明确规定,让演艺人员知道,涉毒需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一蹶不振,起到警示作用。
京华时报:有一些禁毒大使甚至也涉毒?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对于禁毒大使涉毒,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因为今天他涉毒,就全盘否定当年选择他做禁毒大使的合理性。当时有关部门选择明星做禁毒义务宣传员,也是看中了他们正面阳光的形象,相信他们当时的禁毒宣传也能够感染一部分青少年与粉丝,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京华时报:前几天,又有明星为禁毒做宣传,为何仍要选择明星?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我们要警惕认为“禁毒宣传无用”或“禁毒宣传不该聘请明星”的论调。正如不能因为有官员“台上反腐台下贪腐”就否定反腐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个别宣传员涉毒就否定禁毒宣传的价值,也不能忽视明星对禁毒宣传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人从当年的禁毒宣传员,沦为今日的吸毒者,也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谁也不是天生的堕落者。但在聘请禁毒宣传员时要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事前要把好关,选择形象好、负面新闻少的明星,不能因用人不当造成负面宣传效应。要让明星明白禁毒宣传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长年积极投身这项事业,才有资格成为禁毒大使。对宣传员也要开展禁毒教育,提高其防毒能力,尽量使“被打脸”的尴尬最大限度避免。
正在沟通“毒驾入刑”
京华时报:近几天,北京出现不少针对毒驾的宣传海报,很多路面上的“禁止酒驾”的标语都换成了“禁止毒驾”,请问毒驾有什么样的危害?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在众多吸毒人员中,拥有驾照者不少。吸毒人员滥用毒品后驾驶,反应能力、辨识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明显下降,会产生方向感、距离感和时空感错乱,发生事故风险明显提升。特别是在驾驶中出现幻觉或妄想状态时,会使驾驶者产生脱离现实场景的现象,完全丧失正常判别能力。与酒驾相比,毒驾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危害更大。
京华时报:目前针对毒驾是如何处理的?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由于目前毒驾行为尚未列入刑法,公安机关对于发现的毒驾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只能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进行量刑。尚未发生肇事的,只能依照《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吸毒行为本身进行处罚或注销驾驶证件,即“不肇事不担刑责”,因此,与酒驾行为的法律后果相比,明显偏轻,达不到震慑效果,无形中会助长吸毒驾驶行为的存在。毒驾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毒驾行为入刑亟待解决。其实,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都对毒驾行为采取“零容忍”原则,不论是否造成交通事故,法律规定不仅要接受罚款而且要承担相应的监禁等刑事责任。
京华时报:毒驾入刑的必要性是什么?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推动毒驾入刑,一方面可以遏制此类交通事故的继续发生,通过修改危险驾驶罪的罪状设计,用刑法规定毒驾行为,从而弥补我国交通肇事刑事立法的缺陷和不足,切实维护公共道路交通的安全。另一方面,毒驾入刑可以提高吸毒人员对毒驾的危害性认识,引起足够重视,避免主观上放任毒驾所导致危害后果。毒驾入刑对于建立高效、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深度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京华时报:毒驾入刑目前进展到什么地步?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目前,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就“毒驾入刑”问题已经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赴各地开展调研,研究论证毒驾行为的法律适用意见,推动刑法修订案中增加关于毒驾的相关条款,解决罪行与罚则不相适应的问题。
京华时报记者袁国礼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原标题:全国实际吸毒人数:估计100人中就有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