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业天府 从蓉出发

2015-07-24 08:22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等毕业之后,我马上把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朋友们拉到成都高新区来创业。”在今年成都举行的一场创业路演活动中,担任评委的留美博士白勇的这句话赢得了在场创业者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家,平均每天新增510名创业者,将近90个“创客空间”……成都,这个中国西部“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创客传奇。

“创业天府”从何而来?为什么能汇聚创客“从蓉出发”?通过采访,记者为您寻找答案。

A

群英荟萃,创业力量高度聚集

沈学良是彩程设计的CEO,从2008年起,他在成都的创业生涯已进入第7个年头。2001年当他本科毕业时,成都的创业氛围不如今天浓厚,他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绝大多数流向各大一线城市。如今,他的创业团队里很多都是又回来成都发展的大学同学。

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成都的高教资源、培养的人才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53所各类高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108家,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等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这些高水平的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坐落在成都。

因此,如何吸引在蓉的师生及科研人员留下来创业,如何吸引“蓉漂”和“海归”加入创业大军,成为成都近年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2015年,成都发布了《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努力将成都打造为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

如今,在成都求学的大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有无限接触创业的可能:按照《行动计划》,在蓉高校将结合自身情况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创新创业,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仅不再被视作“不务正业”,反而其相关的实践成绩可以计入学分。

而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来说,获得科研成果的自主支配权则是激励他们创业最强的“催化剂”。根据2014年出台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高校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给了大学里的学者。

“按照成都十条,高校院所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可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通过与单位协商自行运用实施。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成都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措施的实施让在成都的科研人员很有干劲,因为只要潜心研发,就有投入实际与获得收益的可能。

另外,面对庞大的海归人才队伍,成都市联合四川大学等高校设立“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为海归人员来蓉创业解决资金、场地、政策、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问题,免除后顾之忧。

群英荟萃的背后,总是少不了有利于创业的各种软硬力量的支撑。

B

平台开阔,“众创”“孵化”提供空间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家叫博耐尔的手游公司。两位创始人此前分别在北京、上海创过业,如今选择成都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成本,而场地费用就是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公司有312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软件园第一年免去了200平方米的房租,按每平方米每月40元计算,加上物业,每年场地上的支出约7万多元钱。而北京房租的起步价是每平方米每月约180元,同样的面积一年需要60多万元。”

在前天府软件园创业场负责人周江眼里,博耐尔团队考虑的正是不少小公司起步时都会在意的问题。为了优化创业土壤,他把所在的天府软件园改成了一个叫“创业场”的孵化器。“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这群人聚在一起一定会有化学反应。”周江强调,所有能申请到的场所都被他申请过来,哪怕仅能摆下一张桌子的地方,只要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们,就能替起步阶段的小团队解决最头疼的办公场所问题。

除了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大厦、国家信息安全孵化器、红星路35号等一批成都的专业孵化器正不断完善发展。根据《行动计划》,成都市还将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西南交通大学创客中心、成都创客坊、十分咖啡、蓉创茶馆、8号平台、成创空间……五花八门的名字背后,代表着各式各样的类型:有的是“孵化器+宿舍”,让工作生活两不误;有的是“孵化器+商业空间”“孵化器+创投”,为创客们研发、运营、投资等各种环节实现无缝对接。

为了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国外的互动交流,成都积极引进光谷咖啡等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探索在美国硅谷、北京、深圳等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建设孵化载体,吸引各类人才在成都注册企业并进行异地孵化。在创业方面,成都依旧保持着开阔的视野与开放的胸襟。

从2014年确立13个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到2015年认定西南交大创客空间等10家创新型孵化器为首批“成都市众创空间”,成都市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22家,面积达到1150万平方米。

众多的孵化器和创客空间为成都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平台,解决了场地问题。仅天府软件园创业场,每天都有100多个“草根”创业故事上演。在这样的广阔空间里,创业者们的科技成果孵化和小微企业培育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我最开始每周都要寻求投资人,后来,基本所有有名的投资机构都来了,供需见面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就干脆不忙活这个了。”回忆起两三年前的场景,周江清楚地记得当时还需要请求人家来看项目,而在最近两三年,国内知名的投资公司接踵而至。

原标题:创业天府 从蓉出发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