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川军将领殉国前训儿家书 字句不忘卫国兴邦(2)

2015-08-13 16:53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70多年后,记者在那泛黄的家书上,依然能读到战场上的硝烟和苦难,读到信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抗战将士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1937年12月邹绍孟由晋赴鲁南战场

家书刊出激励无数青年弃笔从戎

1938年3月14日,日军濑谷支队拂晓时分从两下店附近发起进攻,15日傍晚便到达滕县附近。16日,日军一万余人在山炮10余门、飞机10余架的掩护下,集中火力猛攻,在滕县城墙上炸开约12米宽的缺口。17日黎明,日军以山炮、野炮及重炮50余门及飞机20余架对滕县猛烈轰炸,全城变成一片焦土……邹绍孟殉难。

“邹绍孟的信寄到成都时,加盖的邮戳日期为3月15日,几天后,信送到了乐山五通桥其岳父的手里。”吴宏远说。而此时,滕县城破,守城将士全部成仁的消息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吴宏远告诉记者,同年4月17日,成都《新新新闻》刊出了这封家书的全文。题为《滕县殉国前六日,邹慕陶(邹绍孟,字慕陶)训子家书,‘立志向上’教儿曹,望将来肩当复兴重任》。《新新新闻》写道:“三月十七日在滕县抗战与王铭章师长同时殉国之参谋长邹慕陶,牺牲悲壮长烈,足传后世。详情已分志月前本报。兹复觅得邹氏于殉国前六日,致长公子汝宁家书一封,此为邹氏最后遗墨,笔力雄浑,文理极通,惜不能原版刊出,特录志如下,以飨读者。”

不仅如此,这封家书的影印件还登上了当时国内唯一的画报《良友》1938年第4期的扉页。“一时间,在邹绍孟绝笔家书的影响下,川人报名入伍成为热潮。尤其是以流亡的东北学生为多的绵阳国立六中,报名最为踊跃。”吴宏远说,时任124师留守处处长杨光明专门将这封家书翻拍,冲洗了数千张,赠予前来索要该信文本的人们。

家书复印件捐献给建川博物馆

完成父辈遗志让川军英魂长存于世

2010年秋,邹绍孟之小儿子邹汝祥将杨光明翻拍的家书照片捐赠给建川博物馆。吴宏远回忆,在与邹汝祥的交谈中得知,他出生于父亲战死滕县后的两个月。自他初识人事起,时任当地女子学校校长的母亲便以父亲的家书作为他的“启蒙教材”。“邹先生告诉我,那时,他的母亲一直将这封家书珍藏在家里专门存放细软的小皮箱中。虽然小时候对家书的理解颇为肤浅,但是‘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却是他从小就明确的目标。”1949年,母亲病故。1956年,他不负父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工学院高分子专业。“他也一直将父亲的家书带在身边。”

文革期间,邹汝祥在无奈之下烧了父亲这封家书原件,但却将当年杨光明翻拍的家书照片夹在一本厚厚的《机构元件原理》之中保留了下来。

吴宏远告诉记者,1938年邹绍孟被原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2005年左右,邹汝祥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之间来回奔走,只为搜寻当年固守滕县的五千英烈的完整名单。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邹汝祥也已不在人世,但他收集的固守滕县的部分英烈名单却永远地留在了建川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吴志维 四川日报记者 李思忆)

原标题:川军将领殉国前训儿家书 字句不忘卫国兴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