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1000多名邛崃儿女随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2)

2015-08-19 14:08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查封没收的财产

绝大部分分配给穷苦农民群众

红军在领导穷苦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还帮助各区、乡苏维埃政府组建了群众武装,在邛崃境内,这些群众武装有的称红军游击队,有的称独立营。在邛崃西南二路就曾组建红军游击队6个营(队)、26个连(中队),共1260余人。各级区乡苏维埃政府还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有的又叫“童子团”)、妇女委员会等群众组织。

邛崃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带领群众惩办地主豪绅,实行土地革命,苏维埃政府查封与没收恶霸豪绅的财产,通南巴时称“打土豪”,邛崃称为“打粮户”或“打绅粮”,凡军阀、恶霸、豪绅、团总的财产,一律查封与没收,对一般的绅粮,则只查封没收其部分粮食与浮财。太和区、乡苏维埃政府查封没收的恶霸、团总、豪绅财产,仅粮食就数以万计,这些查封没收的财产,绝大部分分配给了穷苦农民群众。

土地革命在邛大蒲地区被群众称为“分田分地”,各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土地委员会,经过战争环境下粗放的阶级成分划分,开始土地查评与土地的分配工作,分配土地一般都以插竹签为标记,竹签片上一般书写分得土地者的姓名、亩数与界限,有的还加注年月日等内容。在三角堰乡苏维埃分配土地的系列竹签片上有“马坪李万富分得田5亩、地3亩”等内容。

在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中,还可以看到“实行土地革命”等石刻标语、通俗易懂的阶级划分五言歌:“空着两只手,啥子都没有,专替人做工,才能糊糊口。这就是雇工,是农村的无产阶级……”以及红军分田证等与土地革命相关的红色遗迹。

邛崃各乡苏维埃分配土地的范围,并不是普遍展开,在邛崃境内的2个区苏维埃、9个乡苏维埃、几十个村苏维埃中,先后有20个村开展过分田分地工作。其分配过的土地,占这20个村总耕地的38.4% 。

“一对青年笑眯眯,男走前面女后跟,要问姑娘哪里去,‘我送他去当红军!’”这是当年苏区流传的红军歌谣。随着土地革命的实行,群众与红军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1936年初,各乡苏维埃政府“扩红”工作的消息一传出,不少青壮年农民争先恐后报名,纷纷要求参加红军,父送子、姐送弟,父子同报名,姐弟同参军的情景十分动人。王瓦匠一家7口,将4个儿子都送去参加红军;李漆匠送了3个孙子参加红军;李画匠父子二人一同报名参加红军……

据老家在邛崃高兴场(今高何)的老红军高旭辉1983年回忆,1933年他背漆去苍溪旺苍坝,路上遇到红军,问他:“愿不愿意参加红军?”“我就愉快地答应:愿意参加。1935年10月,我们的部队到达芦山,从大川经木梯脑,到了我们邛崃的油榨沱、水口场……我的妹妹老四,妹弟姓杨,都参加了红军,我们部队驻高兴时,我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参军时,我并不晓得。是部队到了甘孜后,我见到了我的表兄,他说,你妹妹、妹弟都参加了红军。后来过雪山时,我又碰到了我的妹弟,他当时正在病中,我曾背过他一段路,送到医疗队后,我就不知道他的情况了,我的妹妹至今也无音信,是死是活我都不清楚。以后,我们的部队到了陕北……”

老红军傅祥斋上世纪80年代回忆:“我原来是补锅匠,老家在邛崃天台傅家坝,1935年,我外出补锅,听说红军已经在太和、天台、高兴等地帮助群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把田分给了穷人,去参加红军的人,家里都分好田好地,而且,家里的老人由苏维埃照顾。我当时已经25岁了,在家里不好过日子,便报名参加了红军。我参加红军后,在太和住了十几天,部队就撤离太和,经五家口到芦山,然后翻夹金山、过草地,到达甘肃的会宁……”

1936年2月,1000多名邛崃儿女(仅初步弄清姓名住址的就有963人)随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在他们当中,既有各级苏维埃干部和群众武装的成员,也有前期参加过武装抗捐斗争的队员,而更多的则是穷苦群众。

西岭雪山下

红军鲜血染红横山岗

“那年红军来横山,大雪封山少吃穿,打草鞋来送炒面,军民携手渡难关。”这是记录红军在西岭雪山下横山岗浴血奋战历史的“西岭山歌”。

“红军打横山岗时是1935年冬天,我当时有十多岁了,我家住横山岗下的邱河坝,红军来时在我们那里住了十多天,他们穿得很烂,每人都穿个羊皮褂子,赤足走路,不住人家户里。每人背上都背有一两双草鞋,问他们为啥不穿?他们说要打仗时才穿。”这是1981年当地人邱升庭的口述。

据《大邑县志》记载,1935年,国民党为了阻击红军,在大邑王泗场外修建了四个碉堡,八角庙为东碉,牛市坝为南碉,王祠堂为西碉,湖广庙为北碉。碉堡二楼一底,青砖修建,四周留有枪眼,碉顶周围砌的围墙垛,可瞭望来人,可甩手榴弹。碉内可容三四十人,此外,在邛大公路要道的红庙、飞羊铺、张店子、八店铺等处也建了泥碉。这些碉堡现在拆的拆,垮的垮,已荡然无存。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翻越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大邑发起攻击。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进军大邑县与芦山县交界处的横山岗,以打通“到成都吃大米”的重要通道。

横山岗处于西岭雪山怀抱中,当市民前往西岭雪山茶坪村旅游时,途经西岭镇至大飞水时,左边一条顺山公路延伸不远的地方,就是横山岗下的横山村了。横山岗是大邑、芦山的分界线,又是当时成都、雅安、阿坝三地通商往来的重要关隘和战略要地。

1935年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进攻大邑双河场,第一路直上横山岗,第二路穿唐王坝椒子坪,第三路过花架子。红军前锋直逼双河场,被川军二十八军阻击。

1935年12月8日,川军向红军驻地发起进攻,红军在大雪封山的不利条件下,从邱河坝撤回横山岗、花架子、唐王坝一带,战斗中击落国民党战斗机一架,从九顶山上截住了敌人的后援。

在横山岗,红军帮助群众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将横山岗改名为“红山岗”,并且到处张贴标语“打倒土豪劣绅”“打富济贫”,组织群众开展抗丁、分粮等斗争。红军在横山岗开展革命活动,留下了“红军针药救婴儿”、“红军班长赠宝刀”、“徐向前来到横山岗”等感人故事。

在横山岗,当地村民邱朝先在红军走后,发现一具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他将红军战士安葬在屋后的自耕地里,解放后,横山小学师生在这座红军坟前立了一块碑,上书:“红军烈士之墓”。

如今,在西岭雪山尖子山一带和横山岗上,当年红军作战时挖的不少战壕仍依稀可辨, 红军浴血奋战的横山岗战场遗址,1995年已被命名为大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在成都途经之地还有蒲江。1935年,国民党军队在蒲江各山头、要道修建碉堡100余座,阻挡红军南下。11月16日,红军攻占名山黑竹关、治安场和蒲江境内的甘溪铺王店子,随后受阻,退出蒲江县境,坚守在月儿山、胡大林、鹤林场、黑竹关及百丈公路沿线的山冈丛林地带,与敌人反复拉锯战,战况惨烈。11月21日,红三十二军从名山经合江镇,进入蒲江成佳乡(今成佳茶乡),进攻大兴场(今大兴镇),设指挥部于火烧庙(成佳乡麟凤村),在火烧庙墙壁上写“打倒蒋介石”等标语。在大兴场的战斗中,红军战士牺牲20余人,被安葬在大兴至成佳一带,红军随后向名山、荥经方向撤走。

1935年红军长征到蒲江时,当地青年刘有恒报名参加红军,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离休于广州军区。

成佳乡麟凤村红军墓,埋葬长征牺牲的红军烈士2人,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树立“红军墓”碑记,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汪兰

(图片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

原标题:1000多名邛崃儿女随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