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 5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六成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他们中,由于无法置办房产、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等原因,多数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在35岁之前选择离开北京。
“北漂”大学生毕业生的生活状况如何?
这份报告全名为《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社会工委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报告主要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调研与观察,全面分析2014年以来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绩、面临的迫切问题,并对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这份报告中专门对当前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称,作为外来人口的一部分,在城市工作但没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大城市高涨的生活成本给他们施加了很多压力,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留给其施展才华的空间有限,这最终使他们不得不“蜗居”在北京,成为“北漂”。
报告的数据分析来自2013年对在京外来人口聚居区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该项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67份,调查对象中93.2%的被调查者目前有工作,6.8%的人目前没有工作。他们全部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7.7%,本科学历的占45.6%,专升本的占4.8%,专科的占41.8%。这些受访者在北京最长的待了14年,平均3.5年。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2013年的月均收入为5083.5元,这个数字略低于北京市职工的平均工资。虽然平均值并不算太低,但是调查对象中有2.6%的人月平均收入在1400元及以下,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月平均收入在5200元以下的累计达到74.2%。
报告称,这表明该群体的收入总体偏低,大多数人的月平均收入在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以下。
从消费水平来看,他们的月平均支出总额为3501.7元。其中,月支出总额在2000元以下的占45.8%,月支出总额在2000至3000元的占30.2%,月支出总额在3000元及以下的累计达到76%。报告称,可以设想,在房租高昂的北京,月支出总额在3000元及以下,其生活水平是不高的。
这份调查显示,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支出比重大大高于本地居民,住房支出接近支出总额的三分之一,住房压力较大,这影响了其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有小部分人的住房、饮食支出比重非常大,报告称,这说明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挤压了其他消费,影响其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北漂”大学生毕业生的去留选择
对于今后自己是否会留在北京,蓝皮书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在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60%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他们中,至于离京原因,主要是无法置办房产、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等,将近八成的大学毕业生会在35岁之前选择离开。
报告称,他们之所以当前还愿意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这座大城市给予他们的“机会”。
调查显示,他们认为这座城市可以给予他们更多公平发展的机会、学习深造机会、和好的工作条件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占应答总数的19.8%)、成就自己的理想(占应答总数的19.3%)、让父母和下一代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占应答总数的43.7%)。
对于至于未来的发展,将近七成的被调查者选择去二、三线城市。报告称,由此可见,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其生活方式也已“市民化”,根本回不了“村”,但又迫于大城市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定居。
报告分析,总体来看,通过对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生活状况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就业机会多是吸引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在京工作的最大因素。但高昂的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这是影响他们居留北京的最重要因素。
报告称,目前来看,这一群体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他们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他们在住房政策、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机会享受到与当地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缓解其生活及就业压力。(完)(记者 阚枫)
原标题:报告析大学毕业生“北漂”生活:六成受访者未来欲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