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向“专业性”和“行业性”拓展
大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5年4月,“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调研会”在大邑召开。成都市委政法委综治办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大调解”发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应有的作用,在2014年“大调解”工作效果显著的基础上,2015年我市积极推动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由综合型向专业性、行业性扩展,拓宽了矛盾排查的范围,增强了矛盾调解的专业力量。
在会上,大邑县综治办对大邑县“大调解”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从规范出警调处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律师参与调处机制,着力构建矛盾纠纷综合协调机制等三个方面做了交流。
据了解,2015年以来,我市强化了“大调解”信息网络运用,在基础信息的收集录入方面下足了工夫,通过掌握基础动向为平安成都建设工作的研判提供了第一手切实有效的数据。同时,我市还完善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预警机制、化解机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长效机制,推进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我市将村(社区)调解组织通过建立调解工作站、联系点的方式延伸到居民小组、小区院落。同时,成都还完善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等之间的有机衔接。
2015年上半年,成都市进一步落实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15个重点领域专业调解责任和任务分工。而中心五城区和高新区还建成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联调联动机制,这表明,我市推动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由综合型向专业性、行业性的方向进行扩展。
与此同时,我市在2015年加强了“三调联动”进信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依法调解。截至2015年6月底,成都市各区(市)县的“三调联动”进信访大厅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为了提高调解效率,我市安排布置了编选依法调解典型案例的工作,全面推广“案例工作法”。“案例工作法”就是将社区发生频率高、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事调解成功的个案编成规范化的案例,形成模块,并印制成《人民调解案例工作法》手册,供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等各级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学习借鉴,在处理类似信访民调事件中直接引用,就地就快调解身边发生的纠纷,减少矛盾。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具有操作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简单也容易复制,便捷又高效,在全市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围绕当前的社会环境对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成都市法院、司法、国土等8个重点领域专业调解牵头部门专门进行了探讨寻求解决方案,这些举措都合力促成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点位 蒲江两河村
“五老调解”模式推广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见成效
位于蒲江县西来镇的两河村“两河逸园”是一个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小区,这是个远近闻名的村落。从“穷村”到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两河村的依法治理功不可没。从前散落居住的模式转变为集中居住,村民之间却从不见矛盾纠纷。这一切,都得益于两河村的“五老调解”模式。
原来,为了处理村民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两河村村委让村民自主选择了5个在生活中威望较高又热心村里事务的老人,组成了“五老调解室”。由于选拔出的“五老”具有相当的公信力,村里平时有任何的不愉快,都很快能被“五老”察觉,立马利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进行调解。村支书姚庆英表示,在驻村律师的帮助下,“五老调解”的成效比想象中还要好。“如果只是小摩擦,两边说几句调和的话就可以了,但是遇到跟法律有关的事情,还需要驻村律师的帮助。”姚庆英回忆,2015年10月,村里的王刚(化名)骑摩托车外出的时候,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在责任认定后,双方对于赔偿的问题一直僵持不下,王刚与家人向“五老调解室”说明了情况。听到这个消息后,姚庆英马上与调解员组队,在驻村律师给出的法律建议下,两河村“调解组”与对方反复协商,最终谈好了赔偿。“生活好了,没有烦心事,心态就会好,生活才会更积极。”两河村有了“五老”担任村民义务调解员,使许多村民因鸡毛蒜皮小事影响社会治安大事的不安定因素得以化解,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乡村”。
D
“全能网格员”
既是社情信息员也是纠纷调解人
2015年11月19日,第27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在成都举行。会议围绕论坛的主题——“新形势下的法治城市建设”进行了讨论。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成都市法学会承办,而成都市是首个承办改版升级后的年会暨论坛的副省级城市。
论坛上,记者了解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市推开后,以300至500户为标准,我市被统一划分为11337个网格。身负服务基层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等职责的12699名网格员扎进网格中,为群众开展服务。目前,我市全面优化网格化管理,并将社会组织服务、治安防控等功能“叠加”进每个网格。通过加强规范网格设置、信息平台建设、基础数据录入三项工作,我市让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优化。
一开始,“网格员”具体是什么角色,成为很多老百姓的疑问。手持移动终端,网格员能够将群众反映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汇总、归纳,能当场处理的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将信息立即反馈到后端的信息平台上,再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服务代办员、事务管理员,又担当社情信息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
他们的身上集纳了综合治理、基层管理、社区服务、组织建设等20余项服务管理项目,负责基础数据收集、社会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养老助残、民政抚恤、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服务管理业务。
点位 大邑县
加强网格化管理力度
为群众问题做“巡诊”
2015年,大邑县构建起“顺逆结合、双向互通”服务民生载体,深化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群众的问题做起了“巡诊”。
“全面铺开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社区网格管理员每天都会到辖区内的住户、商铺、学校等采集信息,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登记、及时处理。”大邑县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要求网格员必须每天到社区报到、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每天巡视网格、确保终端全时畅通、第一时间报告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发性事件、第一时间现场调处矛盾纠纷。”网格员对于辖区基本情况、重点弱势群体和最新惠民政策都非常了解,为大邑县平安创建作出很大贡献。
大邑县依托县监管中心、乡镇服务中心、村社区管理站和基础网格四级架构,推行起“多级网格、分级负责、共同管理”的工作模式。全面整合网格员、流管信息员、代办员等力量,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能、一人高效”的网格员队伍。截至目前,大邑县共收录综治组织机构、群防群治、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特殊人群、重点场所等各类信息108万余条,为群众办理民生服务事项9万余件。
据悉,大邑县还建成集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现场接待为一体的市民意见受理中心,提供政策咨询、民意表达、意见收集、行政投诉和生活服务等便民服务,实现了“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2015年以来,通过现场接访和平时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接访,现场受理群众诉求和意见309件次。 杨金忠 谢咏 本报记者 王虹 摄影 杨永赤
原标题:“三无院落”变身城市新风景 24小时监控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