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绵阳男子手术做了一半医生说要加钱 费用飙升(2)

2016-02-29 07:2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回应

院方:不能确定乱收费,将展开调查

手术前明确了治疗标准,在手术过程中又增加新的治疗项目,医院是否存在乱收费?协和医院负责宣传的李子林告诉记者,由于星期天医院领导没有上班,需要上班后展开调查,现目前还不能确定乱收费。

李子林说,通过初步了解,蒋先生在做手术检查过程中,发现了还有前列腺炎等其他问题。蒋先生在增加项目手术的确认书上签了字,说明已得到他的认可。“如果他不签字,手术医生也不会做后面的手术。”

据李子林介绍,他们将会对蒋先生的手术咨询进行一一核实,如果涉及到乱收费,将会对主治医生进行处罚,并退还多收的费用。

说法

律师:医院涉嫌“过度治疗”

针对蒋先生遭遇的“手术中被喊加项目加钱”的情况,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姜波律师认为,上述医院涉嫌“过度治疗”。所谓过度治疗,指的是医疗机构为了高收费,而对患者采取不必要的诊疗行为或措施。对于“过度医疗”是否成立,需由人民法院依据医学鉴定机构的意见进行最终确认,而不是依据患者是否在手术确认书上签字作为判断依据。

声音

公立医院:非急诊手术,不会追加项目

一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所有手术都可以分为两种,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以上案例中,患者接受的均为择期手术,其中加做的项目也并非是突发情况。择期手术,一般不受时间限制,在手术前可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选择最佳的麻醉和手术方案,因此,医院可以事先进行预判。而且,在手术中可能涉及的项目,医院都应事先向患者说明。

他说,简单的择期手术基本都是一个项目,“在我的从业经历中,没遇到过在非急诊手术中加做项目的情况”。即使,在手术中发现异常情况,也多是考虑改变手术方法,患者需要更换术室,“并非所谓的加做项目”。手术是按核准价目收取,一般而言,即便是个人体质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医院也不会加价。医疗系统,是有一个明确的价目,“基本上,同一个手术,花1个小时做完,还是花1.5个小时,并不会影响费用收取”。

投诉1 成都 杨先生

26岁手术还在进行中,医生突然告知患者需要增加项目,自华西都市报于2月28日刊发报道《说好的1300元手术费变6000》后,短短1天内,本报96111热线接到十余起投诉电话,不少市民称在就医过程中,曾遇到“手术中被喊加钱”的类似情况。

手术做到一半 被要求加7千元项目

“看了华西都市报2月28日的报道,我才突然意识到,之前是被蒙了。就在两周前,我也经历一次手术中加价,方式与报道十分相近,不过,同样的手术,我交了近2万元,更不甘心。”29日,26岁的杨先生说。

2月11日,大年初四,趁着休息,杨先生寻思着把自己体味问题解决了。网上查阅后,他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成都市金牛区会展中心附近,走进一家宣称是科研机构的医院。起初,他在网上查到手术费五六千元,在医院,也得到了相同价格的承诺。

院方拿出一则合同,条款上写着,一次性除掉异味,保证不再复发,否则给予退款。交了费,手术开始。手术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杨先生在半麻醉的状态下,听到医生将父母唤进手术室,称伤口比平常人的更大,得加做固定搭桥手术,需要额外交7000元。“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儿子已经躺在手术台了,半个犹豫都没有,就去把钱交了。”

手术完,他又在医生的劝说下,花了3000元做了一个“让伤口更好地愈合的仪器诊疗”。输了液,拆完线,杨先生前前后后交了1.7万元。

投诉2 成都 黄丽(化名)22岁

只需开28元的药我手术花了5000元

去年夏天,22岁的黄丽到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做妇科检查。正在排着队,同样排队的一位陌生女子给她搭话,“排队人太多,不如到成都成西医院,那人少。走,一块去吧。”

天气闷热,眼见前方排着长长的队伍,黄丽犹豫了2分钟后,便跟着陌生女子出了门。

在陌生女子的带领下,黄丽乘坐公交过了11个站,赶到位于成温立交附近的成都成西医院。到医院交900元做了检查,医生诊断说,黄丽私处有隐疾,需要马上做手术,不治疗,恐怕会演变成宫颈癌。黄丽顿时“吓呆了”,“我交男朋友不过几个月,怎么会得这么严重的病?”医生回答,这主要与个人抵抗能力有关。

黄丽一时难以接受,准备打电话给母亲,后来想着自己还在读大学,不知道怎么解释,便拨通了男朋友电话。一边责怪男友,一边走向收银台,“术前术后消毒费,1600元,RRT消融术,2700元,共计4300元。”黄丽慌忙地刷了卡。

几分钟后,黄丽的手术便做完了。这时,男友赶到,说这事“有些蹊跷”。医生接着说,需要开 1000元的药费,3天后开始服用,黄丽没有买,“已经花了5000多元了,我先回去查查”。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耐着性子排完了队,交了10元的检查费,医生说没大碍,接着,开了28元的甲硝唑,便让黄丽回家了。黄丽气不过,便向派出所报了警,在警方的协调下,院方退还了1000多元费用。

昨日,成都成西医院院长回应此事,院方今后将加强管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编后

手术台上加项目、加价,一天之内,十几名读者打进本报热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诸多案例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点,一是所实施手术的多是民营医院或者小诊所;二是广告宣称的费用都很低,但往往到了手术的过程中,实施手术的医生就会恫吓式地加项目,变相逼患者就范,结果项目一加便会“价格蹿升”。

我们可以看到,手术台上的加价行为,具有合理与不合理的模糊性,因而让监管部门很难判断。正是基于此,很多不法的医疗机构才会无所顾忌,并不断挑战消费者承受的底线。顶多是经过媒体报道或者消费投诉后,把多收的费用给返还,几乎不会有受到行政处罚的风险。

透过一系列的案例说明,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还存在诸多不足,“手术台上加价”的行为已然超越了专业范畴,而成为伤害医患关系,损失行业形象的毒瘤,应痛下决心早日切除。

/患/者/说/

“躺上手术台的我,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

“我当时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医生就停下来看着我,让我签字增加手术项目。”

“不在增加项目的手术确认单上签字,真害怕他们就不理我了……”

“躺在手术台上,自己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半个小时的增加手术项目,根本没有一点效果。”华西都市报记者周洪攀毛玉婷摄影报道

原标题:手术陷阱

上一页 1 2下一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
关键词: 手术陷阱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