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改”,是成都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委部署,把民生幸福作为执政追求的具体实践,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城市得到科学发展,让群众得到真切实惠。
规划引领
谋划城市发展新未来
以大调迁、大改造、大建设为标志的“北改”,不仅是新型城镇化之路上的有益探索,亦是破解城市二元结构难题的成都钥匙。“北改”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四态合一”的理念,将“北改”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注重城市功能结构的整体提升,全面补足补齐功能“短板”。
一是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形态。坚持“精品化”“宜人性”“细管理”三条原则,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做优做实城市形态和品质。二是突出“业态”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针对“北改”片区产业功能业态低端、“北改”规划建设城北副中心商业商务功能区、国际现代商贸功能区等12个产业功能区,在商贸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有效提升该片区的产业功能。三是培育特色化城市文态。“北改”注重片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融入,统筹整合片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民俗文化、禅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旅游名片。四是塑造优美城市生态。“北改”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改造全过程,充分利用该区域特有的山地、河流、湖泊、田园等自然景观,植物园、熊猫基地、北湖等主题公园,连片打造山体、湿地、湖泊等城市生态空间,形成城市最大的都市绿岛。
交通先行
提升城北交通承载能力
“北改”工程实施以来,坚持交通先行的理念,把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起来,重塑北部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优化北部城区生产力布局,改善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打通主通道,布局完善北部城区的路网结构。随着解放北路、金牛大道、交大路、二环路快速路、火车北站片区配套道路等道路整治工程全线通车,长期制约北城外联内通的梗阻点打通。一个畅通高效的北城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强化枢纽功能,提升北部城区的枢纽地位。火车北站是成都“北改”的标志性工程,改扩建后,将由单纯的铁路枢纽变身为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的综合枢纽。
优化交通管理,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北改”以来,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将货运物流车辆随着市场的调迁,分流至绕城高速以外,整治调迁川陕路两边的数十家货运场站。随着货运物流的分离,北部城区的交通不断畅通。
坚持“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
探索旧城改造全新模式
“北改”区域旧城改造面积,占中心城区总量的75%以上,是成都市旧城改造的“主战场”。
一是公开透明,问计于民,进一步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把组织好群众、依靠绝大多数群众作为“北改”工作的基础保障,变“代民做主”为“请民当家”,确保信息“阳光”、程序“透明”、群众“认可”,实现“北改”目标、规划政策与群众诉求的高度契合。
二是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拆迁改造工作方法。“北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形成独具一格的“曹家巷拆迁模式”。曹家巷一、二街坊危旧片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自治改造委员会,自主决定片区改造,改造的决策、改造的方案、改造后的规划,由群众集体来决定。几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在“北改”中顺利拆迁改造。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目前,金牛区、成华区正在深入进行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将“北改”经验运用到社会基层治理中,以期进一步畅通政府与社团之间的互动,让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紧跟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步伐。
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单位的作用,形成改造合力。成都“北改”区域涉及面最广的单位是铁路系统。最先启动的铁路系统通锦路片区,属于“北改”中铁二局金牛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由于有原单位的大力支持,居民在安置中顾大局,讲原则,积极支持“北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公建配套
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城市是文明发展的主要舞台。“北改”本质上也是一场改革,就是要把本应该属于城北居民的现代化城市的便利,还给北城人。通过北城的更新,让1000多万成都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北改”充分遵循差异化与均衡化协调统一的城市管理理念,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注重均衡性、舒适度和人性化,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北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优化。
“北改”实施以来,全面实施公建项目,城北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已完成公建配套项目170个,占规划总数的65%,其中新建中学17处、小学28处、 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8座,新改建医院、幼儿园、公厕、菜市场、停车场共计115个。一项项公共服务重点项目,补齐了北城的公共服务配套“短板”,让生活在北城的居民更幸福。
原标题:“北改” 以人为本的民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