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香港卫视联合打造的综合类专题栏目《西望成都》4月30日推出第58期节目。城事板块推出系列节目《成都“智”造》,讲述一位在成都创业的“千人计划”海归专家,把一种会发电的玻璃带到成都,梦想着有一天用它把普通建筑都变成清洁美丽的“发电厂”。味道板块关注成都不断拓展的海外“朋友圈”,以及更多的成都人走出国门,在澳洲留下的那些独一无二的“成都印记”。
《城事》:
成都“智”造
玻璃变成“发电厂”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在经常下雨的城市里也能用上太阳能?如果有一天,房子的墙体不再是钢筋水泥,而是一块块会发电的玻璃?那么,让玻璃发电的秘密藏在哪里呢?就是神秘的碲化镉。在美剧《生活大爆炸》其中一集,谢耳朵身后的白板上,最醒目的蓝色符号就是碲化镉的元素符号。碲化镉可以吸收可见光,然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所以当普通玻璃被镀上碲化镉之后,它就变成了发电玻璃。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是太阳能产业中的前沿技术,也是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回国前的主要研究课题。就在去年,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开工,一期占地67亩,投资5个亿。
潘锦功说,期待今年年末能够见到第一块中国自己生产的(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的还有潘锦功团队里一群年轻的科学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一腔热忱在成都这个西部中心城市努力着、奋斗着,把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系在一起,期待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如今的潘锦功还有一个头衔,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他和担任会长的李朝阳作为成功回国创业的海归博士,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一直努力帮助其他海外人才,在他们与成都之间搭起一座创新创业的桥梁。目前,作为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也把目光投向了成都。
《味道》:
成都人在澳洲
书写“成都印记”
如今,随手打开电脑搜索引擎,输入“澳大利亚”,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的名字总会和科研成果、技术投资、教育资源、饕餮美食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在这些领域,一群来自“天府之国”的成都人,在南半球书写着属于成都人的故事。
2012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李丹作为澳大利亚政府引进的特殊人才,被聘入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李丹用石墨烯作为原材料所研制出的超级电容,将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技术风暴;八年前,蔡为漪只身一人从成都来到澳大利亚,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蔡为漪在墨尔本成立了一家投资移民顾问公司,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到澳洲投资移民的中国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在成都留学生李子蕊的寝室里,一面墙上布满了各色国旗的世界地图格外引人注意。为了结交更多世界各地的朋友,她制作了一张名叫“海归旅行”的地图,每当结交到新朋友,李子蕊便会自豪地讲起自己的故乡成都;在澳大利亚开川菜馆的李勇、王成蓉夫妇制作的美味佳肴,不仅满足了中国食客的口味,也赢得了澳大利亚当地人的盛赞,他们将饱含成都人精神的川菜融入在澳大利亚多元的文化里。
从勇于创新探索的李丹,到独自拼搏创业的蔡为漪,从热情好客的李子蕊到乐观豁达的李勇夫妇,这些平凡普通的成都人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演绎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成都人的这种平和宽容、敏捷好文、乐观自信的精神品格已经深深植入了澳大利亚的土地。而包容多元的澳大利亚,也欣然接受了成都文化带来的滋养。本报记者 陈蕙茹
原标题:《西望成都》推出第58期: 海归创业者 将玻璃变成“发电厂” 在澳成都人 书写多彩“成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