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绪皇帝御批、民国教育总长特奖“竢实扬华”牌匾,以及历时四年撰写130万字的《西南交通大学史》发行……5月13日上午,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举行的“《西南交通大学史(五卷本)》出版发行暨校史馆开馆”活动现场,现代光影与历史资料不仅让观展者大开眼界,校史的发行也将该校120年的发展历程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加以保存和传播。
历时四年撰写校史 仍然“只是部暂定稿”
13日上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交通大学史》正式面向全国发行。校史总主编何云庵教授向记者介绍,这部五卷本校史共计近130万字,由30多人组成的编写组,赴全国各地搜集中英文资料,历时4年撰写完成。
“四年时间太短,目前只能算一部暂定稿。”尽管《西南交通大学史》已面向全国出版,何云庵仍觉得其中的细节不够完善。对于一个有着120年历史、几经迁徙的高校来说,撰写其发展历程是很艰难的过程。秉承史学研究规范“言必有据,论从史出”的原则,编写组跑遍了国家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全国各地省一级的图书档案馆。“非常不巧的是,位于北京、汇聚清代历史的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位于南京、保存明代历史的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都处于数字化过程中,因此仅向我们提供了少量资料。”为了在校庆期间发布校史,以便搜集校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尽管资料不够齐全,也出现五四运动为“分割线”的“前多文言、后全白话”的状况,编写组仍将能够确定的事件和学校发展历程编撰出来。“等到两大历史档案馆数字化完成后,我们在搜集了校友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也许将再一次修订《西南交通大学史》。”何云庵说。
清华“姊妹门” 亮相校史馆
与《西南交通大学史》出版同一时间与校友们见面的,还有布展面积4200平方米、通高12米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一进展馆,厅中央的米轨机车造型令观展者眼前一亮。据介绍,校史馆依据学校办学各历史节点,分为榆关始创、复校唐山、创业峨眉等10个部分,展出的校史既有图片和文字,还有LED屏幕光影“复活”学校旧貌。更叹为观止的,是校史馆陈列的珍宝们。
该校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高平平告诉记者,陈列的中国大陆现存最早的大学毕业证——1900届该校学生张孝基的毕业证,经受住了战乱、学校屡迁校址的波折,一直完好保留至今。此外,屹立在米轨机车旁的“唐院校门”也是真件,这扇校门是学校在唐山复校时的大门侧门,早在1921年由该校校友、被誉为“中国第一建筑师”的庄俊设计完成,据了解,这扇铁门与清华的二校门同为庄俊所设计,被校友们亲切唤作“姊妹门”。“为了庆祝校庆,我们费了好大劲将其从唐山辗转运至成都,它来到成都已是五一劳动节以后了。”高平平说。
此外,校史馆展示的1896年10月29日(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折奏设铁路学堂(西南交大的前身),由光绪皇帝亲笔朱批的学校“出生证”,其高仿复制件也在管内展示,原件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此外,校史馆还展示了民国教育总长特奖“竢实扬华”牌匾仿件、学校校徽、校友同学录等珍贵展品。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晓蓓 摄影 雷远东
原标题:西南交大校史馆开馆 五卷本“校史”同日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