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参观地铁3号线主题列车
市民代表探秘地铁3号线列车如何“诞生”
一辆列车 5.6万米线缆 两千多个实名签
目前正在进行空载试运行的成都地铁3号线,离开通已经越来越近。将为万千乘客提供服务的地铁列车是怎么生产的?经过哪些工序?3号线列车又有哪些新技术、新特点?昨天,35名市民代表首次前往新津,实地探访了3号线列车的“诞生”过程。
线路密布
全车线缆连接起来长5.6万米
“跟4号线现在的车很像。”“原来车间是‘长’成这样的。”昨天下午,当35名市民代表来到位于新津的列车生产厂家、走进生产车间时, 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边说还一边不停拍照片。
现场负责人向大家介绍,目前3号线二三期、4号线二期的所有车辆,其车体都是在长春生产完成,然后运到成都,再进行装调;而整车的全工序生产,预计将在后续的列车订单中实现。“哦,原来就是在不锈钢做成的外壳中,填充进电路、零件等各种‘内容’,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车。”市民代表徐先生说。
“我们这个组装调试车间有2万平方米大,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正在进行装配的地铁列车。”现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道。只见6节车厢连接而成的地铁列车停靠在生产线上,工作人员紧张细致地安装着各类电气设备。“对列车运行及操控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全车电气布线,需要65种不同型号的线缆,它们像人的神经一样密布在地铁列车当中,安装时间要达到4天。每辆车的线缆有8000多根,连接起来的长度可以达到5.6万米。”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大家不禁啧啧称奇。“为了保证地铁列车电气安装的可靠,整个接线前后要经过三次的核验。”该负责人说。
质量追溯
实名制标签全车要贴2000多个
“从组装开始,到交付使用,大概需要80多人、工作1个半月至2个月。而所有的工序加在一起,有近150道。在装配结束之后还要进行淋雨试验,通过试验装置检验地铁车辆的密封性能,水压和淋雨时间由该地铁列车运行环境的最大历史降水量来进行参照。而在装配的最后一道工序,还要使用称重台对单辆地铁车辆进行‘称体重’,检验车辆总重、轴重等数据,用于检验车辆制造后重量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满足相应设计要求。接下来,就是静态和动态调试,总项目达30-40项,需要7-10天时间。”听着介绍,大家连连点头:“列车生产真是精益求精啊!”
昨天,有不少市民看到正在组装中的列车上有一个个带有名字和数字的小标签。原来,为保证列车上重要零部件的安装质量,这些零部件全部实行“实名制”——在完成安装后,将贴上写有工号和姓名的标签,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列车上像这样的标签有2000多辆;而其采用的特殊材质,可以保证标签十年不坏。
“可以说,地铁列车虽然是城市轨道交通,但其标准是参照高铁动车组的生产标准来进行的。”该负责人表示,精度要求最高的地方达到了0.5毫米。
乘坐体验
主题列车车厢可爱熊猫元素浓
参观完生产车间,市民代表们还上车进行了乘坐体验。市民代表汪女士一边体验,一边手机拍视频:“拍回去和大家分享下,感觉很好,很平稳。”
而还在打造中的成都市首辆主题地铁列车昨天也“露面”。只见目前只有熊猫脑袋造型的扶手安装好了,其他的部件还没有出现。根据设计,该列车的扶手是大熊猫脑袋造型,两个圆圆的黑色耳朵非常可爱;座椅的两侧隔板上,是大熊猫憨态可掬的一张笑脸;车厢里还有熊猫最喜爱的食物——竹子作为装饰;最萌的是地板上有一溜大熊猫的脚印,而因为3号线的主题色是洋红色,所以这一串串“五花”脚印也是洋红色的。
目前,该列车已经面向全社会征集名字,截至目前,已经有300多人参加征名活动,下周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将进行征名投票。
本报记者 袁弘 文/图
原标题:一辆列车 5.6万米线缆 两千多个实名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