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湿地维护原有生态系统,并非一味“平整土地、栽花种草”,依然能看见种着玉米和茄子的大片农田。 省住建厅供图
锦城湖是成都“翡翠项链”上的一颗明珠。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青羊区光华大道路边的城市公园给市民带来无限美景。郝维平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调查
近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依托山水环境特征,加快建设美丽城镇,使城镇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为落实该理念的具体举措之一,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启动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年内将启动25平方公里山水园林建设,启动35平方公里城市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修复及山水园林建设,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修复城市生态建设山水园林,有利于让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高楼林立的“水泥丛林”,该如何让它重见绿色?记者就此采访了较早进行相关探索的成都市。
A
花田湿地:
不用大拆大建,保持自然原貌
成都市城南驿都西路,水泥路面在此停止延伸,代之以一眼看不到边的绿色。这里是成都市花田湿地。
7月29日,骄阳似火,但一进入湿地,却感到凉风习习。“这里比中心城区至少低一两度,阳光也没那么强。”市民张东锐家住附近,每天都会来这儿散步,“一下雨,空气中都是植物的清香。”说话间,一只白鹭突然从水边草丛中惊起,掠过水面而去。湿地管理方、成都市龙泉驿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有红嘴鸭、喜鹊、斑鸠等约20种鸟禽。
附近居民仍记得,2014年湿地建起前,这里只有村庄。村民活动吓跑了各种鸟类,湿地也被大量填埋或用来建鱼塘。为恢复湿地生态,成都市将原住居民迁出并进行了整体安置。
这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乘电瓶游览车行驶其间,依然能看见种着玉米和茄子的大片农田。上述负责人表示,湿地建设坚持保持自然原始面貌、维护原有生态系统,而非一味“平整土地、栽花种草”。这既保护了基本农田,同时本身也形成了田园风光保护+湿地建设的特色景观。在此前提下,当地对湿地进行了景观化的生态修复,拆除原有建筑、拓宽湿地水面等。整个过程依然遵循“最小影响”原则——湿地边是土埂而非水泥坝,书吧、售货亭等建筑都用可拆卸房屋,新栽植被基本为银杏、桂花树等本地植物,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影响。
尊重自然原始面貌,还能减少建设成本和时间。花田湿地总面积约1300亩,2014年5月启动修复,11月即建成开放。总投资约1800万元,约为传统公园的十分之一。
原标题:四川启动城市生态修复工程 35平方公里城市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