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
8月31日,莫斯科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列梅格拿着《新丝绸之路》中俄双语杂志
9月22日,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
在莫斯科大学经济战略研究所国际未来研究科学院办公室里,一本名为《新丝绸之路》的中俄双语杂志,是科学院负责人——莫斯科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列梅格的“心血之作”,这本杂志这样解读“一带一路”:“对我们而言,新丝绸之路更像是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空间。这个空间不仅是通过中国的努力形成,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上合组织成员国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大方向来看,这里讲的是全人类,至少是全欧亚人民通向光明和未来的丝绸之路。”
在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内,同样有一本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书籍——《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与对策研究》,这是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带领的课题组之作。在阎星看来,“成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和结合部,经济外向度高,正在加快成为国家门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国家两大区域发展战略赋予了成都新的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也为深化区域合作和全方位开放指明了方向。”
两本书籍,两个专家组,两个城市的关注目光,是“一带一路”战略影响力的冰山一角。
3年前,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这一提法与此后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道,共同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概念。
同样在3年前,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简称“蓉欧快铁”)开通,从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出发,直达波兰罗兹。这条和古丝绸之路基本重叠的交通大动脉,让成都从内陆城市变为了内陆口岸交通枢纽,也让中国和欧洲紧密牵手。
3年后,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成都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坚持“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珠峰看成都”,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融入“一带一路”行动,推动全方位开放合作。
“一带一路”将给成都带来什么?“蓉欧+”给沿线国家带去了什么?成都如何实现双向开放?怎样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中俄两国经济学家进行了解读。
后方变前沿
“一带一路”带来成都机遇
对成都来说,“一带一路”究竟意味着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经历了沿海开放战略、由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推进、全面开放的演变过程。宏观经济区位变动的主要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部内陆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后方和腹地,资源要素主要是向东而去。”在阎星看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向西开放和国内东中西协调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区位,塑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的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四川省首位城市,将直接受惠于两大国家战略,大幅缩短联接世界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写自身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从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的支点城市, 获得向西迸发的新路径,成为向西开放的“龙头”,从传统后方变为前沿。
这一点,与对成都颇有研究的弗拉基米尔·列梅格看法相近。
“从亚欧大陆来看,中国西部是中心地点。”弗拉基米尔·列梅格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下,获益最多的是中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而四川和成都会成为新丝路的中心。
“向西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旨在提升沿海和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更加注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结合、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相结合、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相结合,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阎星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成都的定位是努力成为这两大战略的支撑点,从经济、科技创新、对外交往、人文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多方面,支撑这两大战略的发展。就拿经济上的支撑来说,成都在整个中国西部地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基地,而且和国外的经济交往也是最多的,这对牵引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是个巨大的推动力。在生产资料方面,成都和周边的省份如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形成了很好的优势互补。在可预见的未来,整个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还可以有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