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将打造特色风貌街 增强城市厚重感

2016-09-29 07:02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QQ图片20160929070413

曾被诗圣杜甫描绘出“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的美景、让陆游惊呼过“一过一销魂”的摩诃池,多年来只存于城市的记忆中。

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成都要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重保护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发展年轮,要高度重视城市街区和建筑打造,突出抓好“成都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承载文化记忆、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增强城市厚重感,让市民“记得住乡愁”。

在对特色街区和建筑的打造上,成都有哪些明确的规划思路?在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上,成都推行什么理念?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规划部门已在中心城区选取最能体现成都韵味的四圣祠街、北书院街等60条特色风貌街道,划定“少城—青羊宫”等11片特色风貌片区,建立特色风貌街道保护名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曾为成都制作过一期关于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规划专题,据该院城市规划师陈婷介绍,目前成都的总体思路已经有所改变,突破以前将“有形与无形”割裂开来的保护方式,即从只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到物质非物质都保护,同时更强调多样的人类文化。

1

重构成都中心

打造城市公共活动载体

从隋朝的摩诃池到明代的蜀王府,从清代的贡院及府试院城墙,再到民国券拱门、为国求贤坊,直至当代的四川科技馆……现今的天府广场区域,从古至今都是成都的地理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坦言,他们希望能够在一些片段、要素上,恢复曾有过的功能和痕迹,除了复兴历史文化,也要有新的时代要素,重构成都中心。“‘成都中心’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城市公共活动的载体。”

实际上,作为两千年城址不迁、城名不改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至今保存着少城、皇城、大城“三城相重”,府河、南河“两江环抱”的古城格局。民俗专家刘孝昌介绍,“遗憾的是,老成都的‘三城’如今仅留在文献资料和老一辈的记忆中,唯有少部分格局未变的街道,无言地述说着老成都的风貌与景致。”

“成都不少街名由古至今从未更改,街址也从未迁徙,沿街历史建筑得到了保留。”曾编撰过《成都街巷志》的四川著名民俗学家袁庭栋表示,每一条街巷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语言的、地理的、历史的多侧面综合,“城市中一条条街巷,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基本特征。”

2

编制专项规划

打造60条特色风貌街道

要建设一批承载文化记忆、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街道是体现城市特色最好的空间载体。自去年开始,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启动了一项庞大的计划,编制《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专项规划》,首先沿着成都城市发展的时空线索,梳理现状街道资源,综合评估风貌街道的现状问题,对中心城区2124条特色风貌街道进行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景观价值、风貌的完整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最后选取了最能体现成都蜀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建筑风貌的60条特色风貌街道,包括格局无更改的石室巷、文庙街、天涯石巷等历史街道,如玉林、磨子桥、少城等725条具有特色肌理的历史街道,又如驷马桥、琴台路、点将台等391条具有特色名称的街道,然后再划定“少城—青羊宫”等11片特色风貌片区,建立特色风貌街道保护名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

“我们在‘名城—街区—文保单位’的法定保护框架之上,纳入本规划所确定的特色风貌片区和特色风貌街道,进而在成都形成‘古城格局—风貌片区—特色街道—文物古迹节点’的四级保护体系。”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介绍,在展示利用框架上,打破了原有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的展示体系,规划以特色为切入点,以特色风貌街道为主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片区,构建城市特色风貌街道地图,打造锦城步道漫游体系,串联特色风貌片区、特色街道、成都记忆等各级资源,营造中心城文化感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