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根脉

2016-09-29 07:2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昨日,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积极在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建设、文博创意产品开发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开拓创新,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做出积极努力。

成都厚重的历史是城市文化本底 更是城市文化的基因

成都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浸润,孕育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城市历史文脉。成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显著。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6处,各类博物馆14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4家,行业博物馆11家,非国有博物馆10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中有5家进入国家级博物馆序列,博物馆遍布全市各区(市)县,平均每9.7万人就拥有1座博物馆,博物馆数量、质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成都“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国有博物馆申报可移动文物数量共计266403件/套,珍贵文物1671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88件/套,二级文物1019件/套,三级文物14812件/套,非国有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800万件/套,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被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目前,全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达到了130家,每年举办临展和教育活动超过3000次,年接待观众超过3800万人次。

依托博物馆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成效也十分显著,金沙太阳节、诗圣文化节、武侯祠大庙会等系列节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国内知名的城市传统文化品牌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2项,国家级传承人12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其中蜀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发起并承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全国四大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之一,从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逐渐成为国际最高规格和水平的非遗品牌盛会。

形象地展示和传承城市文脉让人们直观感知城市历史文化

该负责人说,如何形象地展示和传承城市文脉,让人们直观地感知城市的历史文化,就文物部门而言,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继续加强地下文物的勘探、发掘和保护。成都地下文物分布密集、遗存丰富,埋藏有大量珍贵的地下文物和古遗址、古墓葬等重要文化遗存。本着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工作方针,要进一步加强全市范围的文物调查,依法依规做好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勘探、发掘与文物抢救保护工作。

二是深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依托东华门遗址,规划建设中央公园“成都中心”,把“成都中心”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标识、文化门户和文化盛景,建设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工程;推进金沙遗址、邛窑遗址、明蜀王陵、宝墩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设浣花溪诗歌文化、武侯祠三国文化、少城近代文化核心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文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落实文物保护科学理念,力争将文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三是塑造凸显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品牌。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成都博物馆;依托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文博资源建设遗址古建类博物馆并组织开展古蜀文明研究、三国文化遗存调查、中国诗歌中心建设、五代十国历史文化等城市特色文化底蕴研究,依托武侯祠博物馆规划建设“三国蜀汉城”,依托金沙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金沙遗址考古中心”和“金沙文创产业与艺术交流中心”。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记忆收藏、文物保护、藏品研究等功能,积极开展馆际交流,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实施智慧博物馆建设工程,设立智慧博物馆研发创新中心,建设文博数字资源运营平台,开展文物资源数字化应用实践。建设非国有博物馆示范区,鼓励民间文物的合法收藏和规范展示,建立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创新发展,加强乡村博物馆建设,构建市、县、乡三级博物馆发展格局和展示体系,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四是延续民风民俗,传承成都手艺。民风民俗和成都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地域性和活态性生动展示着城市文态的个性特征,必须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路径,坚持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传承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相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入城市生产生活。重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培育天府锦绣品牌。

五是深度挖掘成都文博创意产业潜力。力争与国家文物局共建成都国家级文博创意产业园区。落实文博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规划、配套政策和企业引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探索社会资本进入文博创意产业的渠道,发展文博产品创意设计,开展产品开发,建设文博创意产品研发展示展销中心、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装备研发中心。

六是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重点围绕古蜀文明、三国文化等成都特色历史文化,推出系列对外文物交流展览,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制。

七是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新模式。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利用,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新模式。要在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古民居和传统建筑设施的基础上,丰富城乡文化内涵,提升文物所在地群众的生活品质。要把文物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各地依托文物资源发展文物旅游及相关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将丰厚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要把文物保护和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物交流合作,推动我市优秀文化遗产走出去,充分展示我市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使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有新亮点、新突破,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本报记者 王嘉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