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手段
建设与大城市匹配的现代警务保障体系
9月29日,成都公安装备资产综合管理系统的预警灯亮了,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一看,原来“喷雾只剩20件、30个防弹头盔即将过期”,闪烁的预警灯,是系统在提醒,“让赶紧把物质补上”。
目前成都市本级共有4个应急保障库房,总面积1600平方米,存储应急装备物质200余种,此外各区(市)县公安局也分别建立了40-70平方米的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如此多的应急物质平时是如何管理的?“我们的应急仓库物联网项目建设即将完成,今后各个仓库间的物资管理将全部依托大数据进行统筹。”成都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透露,当地公安局的固定资产从采购到使用维护、报废更新将全程实行动态化和集中条码管理;应急物资也将全部做到“超市化”管理,哪种物资在哪个位置,所剩数量还有多少,什么时候到达保质期,系统中统统一目了然。此外根据枪支弹药、防弹头盔、防弹背心等物资特殊的保存要求,库房内的温度、湿度通过系统自动调节。
如果遇到突发事故但区县应急物资又不够的情况,系统还将自动生成物资最优调配方案,方案将包括能够调配物资的最近库房以及采取最优的运输方式等。通过系统,当地还能监控物资的实时到达情况。
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天府之国”核心,除了繁重的本地治安保卫外,紧急情况下,还将远程奔袭、异地遂行,支援其他市州。
在应急保障组织指挥架构上,当地警务保障部门成立指挥协调工作组,直接参与市局指挥协调研判,下设经费保障、装备物资、综合后勤3个职能工作组,积极配合开展工作。重大突发情况下,当地还将设若干前置保障工作组,工作组随警作战,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反馈保障需求。
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安应急保障框架协作机制上,成都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与中石油、红旗连锁超市、太极大药房等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社会化的应急服务通道,遇到紧急需求,确保物质调配渠道畅通、运转高效。
严把项目审核关
科学预算精细化管理实施装备差异化建设
今年初,在全市装备实用情况的调研中,当地警务保障部门发现,医用急救包使用率非常低,除创可贴外,其他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等几乎没有使用,此外单警装备太重,不利于警察战斗力发挥。
为确保装备建设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今年起成都实施差异化装备建设,不同警种装备不同单警装备。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当地严格落实精确预算,凡是没有纳入预算的、没有纳入规划的、没有经过论证的,一律不得保障。坚决摒弃搞花架子、“追求大而全”等错误做法,杜绝花瓶式装备流入警队。
大势应时而起,形势催人奋进。成都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210工程”地市级示范单位,在日前公安部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会议上,成都公安警务保障工作因“210工程”成绩突出,受到表彰。
装备驱动引领发展,在“210工程”建设推动下,成都公安核心战斗能力正在提升。
——打击破案能力大幅增强。5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打掉盗车团伙数量上升126%,破获毒品案件数量上升81%,履职能力显著增强。
——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升。依托2.1万个天网监控视频、675个治安卡口,实现对社会面重点部位的有效覆盖,对社会治安的实时、可视、动态监控。建设162个治安卡点和8个110警务工作站,实现“圈层封控,重点守护”,构筑起了全域网格化布警和动态化防控格局;结合警用航空建设,建设空地一体立体化防控模式,进一步增强社会面管控力和震慑力。
——快速反应、跨区域作战能力得到增强。多次在全国性以及全省性的跨区域调警作战中经受住了考验,驰援雅安芦山等“急难险重”异地调警保障任务。
——执勤民警防护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公安机关单警装备和一线执勤民警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到100%,为一线民警执勤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全市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有172名民警因公负伤,201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138人,降幅近20%。□顺宏 图片由成都市公安局提供
原标题:成都公安用“210工程”破解装备建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