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长江”专业户
从事28年桥梁设计常和长江打交道
雅西高速几大桥梁,只是牟廷敏桥梁生涯代表作品之一。如今,他已成为国内钢管混凝土桥梁领域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搞了几十年技术后,他喜欢别人叫他牟工,他喜欢这个称呼。
1988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四川交通科学研究所。初出茅庐时,他在所里做混凝土实验,1991年去日本学习后,又从事结构试验、测试和桥梁设计。直到毕业十年后,他第一次独挑大梁,设计出重庆合川嘉陵江大桥。“桥梁设计是一个整体工程,必须从基础学起。”
除开雅西高速,重庆巫山长江大桥、重庆云阳长江大桥、四川合江长江一桥、四川合江长江三桥、广东佛山东平大桥等特殊桥梁也是牟廷敏团队的作品,和长江打了很多年交道,堪称“跨长江”专业户。
在多个纪录面前,牟廷敏坚持认为,追求破纪录是毫无意义的,安全才是桥梁设计的第一要义。
据他介绍,在2000年以前,桥梁设计更多考虑安全和经济,对环境影响较大。但近几年,环保被引入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破坏,“这是桥梁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
“桥梁设计要和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相协调,才能让大桥有内涵,而不是一堆丑陋的构造物。”提到美观,他推荐了广东东平大桥。
这座位于广东佛山东平河的大桥,采用了造型别致、线型优美的组合体系。远看东平大桥,红色的桥体飞越河的两岸,桥拱大小相连,好似彩虹般壮丽,也成为当地的地标式建筑。
2012年,该桥与桥长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起,荣获“2011年度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一座地方桥梁与国家重点工程并肩折桂。
工地办公室两头转
不玩微信“技术宅”
时隔一个月,10月1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致电牟廷敏时,他正在阿坝州一处桥梁工地,电话里的工地机器轰鸣,声声在耳。
牟廷敏说,桥梁设计者和工程师,不仅是画图纸,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首先需要实地踏勘、再多方比较确定方案。正式施工后,工程师还得住在工地,指导施工,时常几个月不回家,“不在办公室就在工地,对了,还有实验室嘛。”
每逢地质灾害过后,道路需要抢通,设计师们也要冲上去抢险救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先后赶赴青川、映秀等重灾区,完成了广元至青川12座桥梁、80公里道路的损毁踏勘。
不过,作为一个理科技术男,然而他并不太会玩微信,平时联系也是靠手机,工作需要就发邮件,一个十足的“技术宅”。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智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雅西“天梯高速”塑造者 279座桥梁架起“云端上的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