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工作人员通过天网系统对城市市容秩序监控管理
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在城市治理中,成都将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加快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
在智慧治理方面,要以下一代互联网城市和“宽带中国”建设为契机,加强城市智能感知系统建设,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大数据归集、发掘和利用,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智能响应速度,为城市治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服务等。
二环高架、跨河桥梁、市容秩序、井盖安全……这些重要的城市生活要素,其管理方式早已超出你的想象:二环高架已进入云管理时代;商贩占道,天网也能及时看到;一些区域的井盖还能通过二维码讲故事……成都商报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不少于20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内所有设施的信息将通过遥感系统,准确地传送至管理人员处,以便维护保养。
地下综合管廊 将有管理总平台实时把脉
成都市城管委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成都的智慧城市管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城市感知系统还不健全。“城市道路因为埋设管线反复开挖,早已被社会诟病,所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大势所趋。可目前一些地下设施的运行情况无法远程感知,检查起来非常费时费力。”为了解决此问题,城市管理工作将充分依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和支持,“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总平台。”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200公里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这200公里的综合管廊将分布在城市的多个区间。该负责人称,下一步,市城管委将承担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管理、运营维护以及安全检测,这就必须要依靠互联网条件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其运营和安全进行监管。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相关部门正在市级层面研发搭建综合性、超前性的管理总平台,带着充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对未来10年、20年的监管需要做出设计,努力朝智慧化综合管廊治理和管理方面发展。此外,还将在天府新区设立一个二级分中心。天府新区是成都的双核之一,综合管廊量大。凡是有综合管廊布局的地方都将设立相应的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平台,最终实现子平台、二级中心和总监控中心的高度互联互通。总监控中心将所有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维护、病害和安全隐患等,通过遥感的感知系统告知相应的子中心,及时做出判断,及时进行维修维护,保证其正常、安全运行。未来,城管系统还将牵头率先对住建领域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基本实现智能管理的城管系统。
充分利用物联网 只为城市生活更安全舒心
2015年,市城管委对街道综合管理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中心城区内所有街办要建成城市管理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后,各街办即可利用天网系统,实时监控辖区市容秩序、卫生环境、招牌广告等问题。一旦通过天网发现问题,可迅速出动人手处置解决。城市主城区全部街办应用天网系统、建设综管平台在全国尚属首例。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成都在城市管理领域,又迈出一大步。
在上月月底,西南地区首个利用水位监测技术,进行跨河桥梁汛期水位预警的系统在市城管委道路桥梁管理处亮相。一旦桥下水位达到预警线,系统会自动给管理人员发短信,城管部门就会启动预案保证桥梁和附近人员的安全。“目前已有4座桥梁应用此技术,今后将逐步推广,让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城市生活。”道桥处的一位负责人称。
不只是桥梁,道路也将纳入物联网,让管理者更加耳聪目明,让使用的市民更加安心。负责二环路高架桥管理的市道桥处工作人员,经常需要拿着“随身宝贝”巡查路段。如果发现些许裂缝,他们便会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拍照,然后在二环路道桥管理系统中,实时上报病害巡查情况。一般在十多分钟之内,接到派单信息的维护人员,就会赶往现场对病害进行处置。
市城管委道桥处一位负责人称,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正在运行中日趋完备,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在新建的城市桥梁重要结构部位将全部安装传感器,实现智能监测排除隐患,甚至通过网络实现“云管理”。
在成都,就连平时最容易被人无视的井盖,都因为加入科技元素而颇具人文底蕴。在宽窄巷子、武侯祠、金沙等人流量大的景区,新近安装了数百个文化浮雕井盖,每个井盖还有自己的电子身份铭牌,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能确定井盖的权属并实施监管。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扫描井盖边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所处位置的文化信息。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成都已将垃圾收运、垃圾处置、路灯管理、道桥管理、运渣车管理等一并纳入物联网、数字化管理中,各项城市管理工作正变得越来越高效。
记者 李秀明 摄影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