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日报专栏  »  正文

张崇鱼:我们的“长征”(2)

2016-10-24 11:13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高赛琦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位于四川巴中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受到了全国性的关注。而将帅碑林的建立,与年近八旬的张崇鱼老人关系深远。奔赴全国各地寻访170多次,累计行程超过70万公里,造访1000多家单位,拜访6000多名红军后代及家属,寻访到13.8万余名红军战士英名……张崇鱼老人和他的同事们,在过去的24年中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千碑十万人,回首仍唏嘘

记:20多年的孜孜耕耘,您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张:从1992年将帅碑林筹建至今,我和同事们奔赴全国各地寻访170多次,累计行程超过70万公里,造访1000多家单位,拜访6000多名红军后代及家属,寻访到13.8万余名红军战士英名,掌握了红四方面军史料两亿字以上。此外还收集了两万多张照片、2000多册总计超过3亿字的红军史料,以及1.2万多件相关纪念物品,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300余件。

此外,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20多年筹集到了300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将帅碑林的建设和运行中。在巴中南郊南龛山顶,建成了“十景千碑十万人”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现在将帅碑林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收集红军烈士的姓名资料很难吧?

张:在我们收集的13万多红军战士英名中,有超过11万人是烈士,有关这些烈士的资料因为历史原因多有损毁。所以一方面我们通过走访其他老红军,依靠他们的回忆和手中材料进行信息收集,另一方面也不断走访全国各地的民政局、干休所、党史办等部门,获取资料,多方印证后收入资料库。

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收集比现在落后很多,打印复印基本是没有的,全靠手抄。在四川省委老干部局,我用了3天,手抄了1000多名红军将士资料。在湖南省民政厅,我和同事用了5天时间,抄写了2.8万余名烈士名录……现在回头看看,都还会唏嘘不已。

在青城山下继续红色书写

记:您从纪念馆馆长位置退下后,还是闲不住。

张:我2010年退下来,还是终身名誉馆长,没有具体事务性的工作处理,但遇到重大活动和来访,我还是会到现场,毕竟那里是我耗费了20多年时光的心血所在。

另外,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许多红军先烈的资料依然缺失,特别是返乡红军、西路红军和流落红军这些“三红”人员的资料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补充。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又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访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又收集了一万多“三红”人员的资料。我现在身体还好,想在这些方面尽量多做些工作。

记:在青城山脚下定居,对您编写书籍颇有裨益。

张:青城天下幽,是个养老的好地方,而且这里特别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我目前正在着手编写4本书,其中《红四方面军人物大全》《永远的女红军》《艰难的西路军》带有文献资料性质,算是对我以前工作的一个补充。《红后心声》则是定位于红军后代的回忆录,通过红二代、红三代们的回忆,将老红军不为人知的精彩人生多角度地反映出来,让后人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能够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记:传播长征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也是您一直在做的事。

张:“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革命先烈用生命不断地践行着,是我党“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最佳诠释。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信仰,对于现代社会同样也有着极高的价值,应当被继承和延续。我个人能力有限,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我希望能多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特别对还在上学的青少年,更应该在他们当中传播长征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让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过去许多年里,我经常会给学校赠送一些相关书籍,希望他们通过阅读来受教育。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到学校和一些单位做报告,讲红军故事,在我看来,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